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泛在电力智能配电网市场正文

江西省33名两会代表委员: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2011-03-08 10:51来源:英大网关键词:江西特高压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3月6日,出席全国“两会”的33名全国人大、政协江西团代表、委员分别向全国人大、政协会议联名提交议案(提案),建议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尽快核准江西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特高压“中纵”通道和南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

《议案》对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提出四方面的理由与依据:

一是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们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哪里需要电就在哪里建电厂,大部分火电厂建在了东部地区,这种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十分突出,使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2009年,我国原煤产量30亿吨,其中通过铁路、公路从煤炭产地跨省跨区外运规模分别达到17.5亿吨和5.1亿吨,为总产量的58%和17%。这种远距离、大规模、多环节的输煤方式导致煤电运紧张局面反复出现,同时导致煤炭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电力发展布局的不合理,使我国环境污染和土地紧张矛盾日益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电力和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建设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远高于西部地区,同时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以省(区)为主、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不安全、不经济、不可持续,需要走全国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路子。而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二是构建科学的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需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代表们指出,输煤、输电都是能源输送的重要方式,两者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建我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输煤和输电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主要依靠输煤,输电的比重明显偏低。目前“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煤炭输出与电力输出的比例为20:1(将跨区跨省的输电量折算成煤炭),华东地区煤炭输入与电力输入的比例为48:1,华中地区煤炭输入与电力输入的比例为13:1。尽管电网的输送能源的优势非常明显,但目前输电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随着我国能源开发重点的西移和北移,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电、水电基地的电力,以及大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与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1000~3000公里甚至更远,只有通过特高压电网才能输送到东中部地区,才能促进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因此,在“十二五”我国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以充分发挥输煤、输电的综合协同优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全面取得成功,我国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已经具备。代表们指出,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及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并连续安全运行,在大范围配置能源资源、缓解华中、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时差大,南北季节性差别明显,不同地区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差异较大,建设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跨流域水电互补、跨地区余缺调剂、错峰避峰、水火互济、减少备用等显著综合效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江西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