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数据正文

2050年核电成我国电力主流 装机容量达4亿千瓦

2011-03-10 11:06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28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我国核能中长期发展战略,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技术路线和产业布局,分析论证了我国铀资源、核燃料加工生产、快堆及后处理、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等核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

研究结论指出,我国加速发展核电是必要的、迫切的。2020年核电总装机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的目标是可能实现的;2050年,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亿千瓦,核电成为电力工业的主流之一。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4%,核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6%。

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研究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核电在我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铀资源障碍可以克服

业内皆知,天然铀是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此次研究经过对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目标的需求和供应两方面的测算证明,天然铀资源和生产力可以满足。

据了解,最近正在进行的新一轮预测显示,我国铀资源总量可能超过200万吨。同时,在我国的可查面积中,还有近50%没有进行铀矿勘查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加之目前找到铀资源的数量只是我国有资源预测总量的小部分,表明我国是一个潜在的铀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还不到电力总装机量的2%,铀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稍高,暂时还不足以构成对我国能源安全不可接受的威胁。初步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完全有可能从国际市场上获得经济可接受的天然铀,保障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这也为国内加强铀资源勘查、提高采冶水平提供充分宽松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核能技术的进步可大幅度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研究》指出,第三代核电站可以全堆心装载铀钚混合燃料元件,可以在快堆及其燃料循环技术完全成熟之前,先在热堆中推广再循环的燃料技术,铀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30%以上。这将部分缓解铀资源供应,并可有力支持燃料循环技术和废物最小化技术的起步和发展,实现它们的初级战略目标。而第四代核电技术可以更大幅度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

《研究》认为,世界现有铀储量550万吨,待查明资源1050万吨,全球资源对满足世界核电发展的需求是充分的。我国已探明的铀资源基本能满足2020年之前的需求。

就目前估计的我国铀资源储量,《研究》表明,只要加大勘查力度,坚持“立足国内,积极利用外国资源“的方针,铀资源不会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

装备国产化格局已形成

据记者了解,随着我国核电建设速度的加快,与之相关的设备制造业正迅速崛起,并成为一股新兴的产业力量。《研究》对此作出的结论是,我国核设备制造自主化和国产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二代改进型设备供应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

相关资料显示,在加快核电项目建设形势推动下,我国现已形成上海、哈尔滨和四川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关键锻件、主冷却剂泵、核级阀门在内的一些核电关键设备制造加工实现了国产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