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关于于跨界的河流水污染 得吃新药治老病

2011-03-29 15:07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李松关键词:河流水污染电力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有句老话,各扫门前雪,别管人家瓦上霜。如今这句老话过时了,因为有自顾自不管他人的意思。但是这句老话用在环保上不算过时,谁污染谁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管理的一个原则,自己把自己制造的污染治理了,应该就谢天谢地了。可是这个原则用于治理点源污染还行得通,对于跨界的河流水污染,往往就不管用了。

上游污染中游,中游污染下游,一条大江大河流经数个省甚至十多个省,每个省都有污水加入,污水就这么一路下去,上家污染了我,我又污染了下家,大家都参与了污染,同时又都是受害者,我指责上家,下家又指责我,闹到最后,谁也洗不清,谁也别说谁。一二十年如是,跨界流域水污染纠纷不断,往往不了了之。也有打官司要赔偿的,有满意结果的不多。为什么?有法规缺失的问题,有环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等等。总之,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跨界流域水污染事故频发。这是一个老病,一时又无药可医。

其实,近年来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省内跨地区流域水污染。例如河北,加强了断面检测,如果检测数据表明,上游地区来水污染了下游地区,省政府就从上游地区征收罚款,以此补偿被污染的下游地区。例如广东,如果上游来水达标,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些政策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改善流域水污染现状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这些政策只限于在本省范围实施,跨省就不好使了。

地处黄河、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都是欠发达省份,它们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经济快速发展摆脱贫困,又要保护好江河的源头和上游。它们需要生态补偿政策,来协调发展和保护两者的矛盾。

日前,国家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浮出水面。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市境内,地跨安徽和浙江两省。由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牵头的试点方案正在征求意见,方案原则是“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由中央财政和安徽、浙江两省共同设立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环境保护部每年负责组织两省对跨界水质开展监测,确立水质的基本标准。安徽供水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达到基本标准的,双方都不补偿。

新安江流域试点方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央地方有分工,补偿基金有渠道,断面水质有标准,奖优罚劣有办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试点工作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同时我们希望跨省水环境补偿政策逐步向全国推广,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跨省流域水污染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流水污染查看更多>电力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