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胡兆光:建设跨区电网 缓解局部地区缺电

2011-05-19 10:3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胡兆光,长期从事电力经济、能源与环境、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研究,现任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能源专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能经济专委会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观点

☆历史上的缺电通常是因为总的电力装机不足造成的,而现在的情况是,全国总的装机是足够的,苦于有电送不出。 

☆“淡季”缺电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就是缺电现象到了夏天可能会更加严重。 

☆建设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现在局部地区缺电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大电网来进行调节,因此可以说它具有双重功能。 

☆仅靠一两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建成特高压电网,其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煤炭企业看到上网电价调整之后,就又开始向上调整煤价,这样就起不到上调上网电价的作用了。煤价和电价要联动起来,才不至于出现缺电。

警惕夏季缺电形势更为严重

记者:最近这段时间,部分地区的缺电现象是否说明电力装机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

胡兆光:还不能这么说,最近这一时期,缺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比较快,导致需求被拉高。而从电力供应上来看,总的装机容量是够的。但是我们的煤炭价格和电价机制不协调,煤价比较高,造成火电厂发电积极性不高,导致发电越多、亏损越多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发电受阻。

历史上的缺电通常是因为总的电力装机不足造成的,而现在的情况是,全国总的装机是足够的,西北和东北区域的富余容量还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缺电仅限于局部区域,主要是华中、华东、华北缺电现象严重,这是存在区域性的不平衡问题,苦于有电送不出。如果输电线路足够多,西北和东北的富余容量能够送出来的话,可以缓解区域性缺电的现象。

记者: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缺电现象?

胡兆光:当前这个季节本来属于用电的“淡季”,电厂和电网本应该在这个季节进行检修,以准备迎峰度夏。而此时出现了缺电,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就是缺电现象到了夏天可能会更加严重。由于我们的现有输电线路不足,短期内来不及增加输电线路,扩大区域性调配电力,如果到了夏天,出现气候异常、来水偏少的情况,我们要警惕应对更严重的缺电。

短期内,电网企业只能采取需求侧管理、优化运行方式等措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大家节约用电、注意调峰,短期措施也就仅限于此。

加强跨区输电,

缓解区域性缺电

记者: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缓解区域性缺电问题,应该依靠什么手段?

胡兆光:从长期看,区域性缺电也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我们唯有靠全国大范围的资源调剂,才可以缓解区域性缺电的问题。比如,华东地区缺电了,华北地区可以支援一下,华北地区缺电了,西北地区可以支援一下,以此方式来进行全国的电力调配,这是一种合理的优化的方式。

国家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发电装机,那样做,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会下降,如果全国在一个大的“盘子”里统一优化,借助电力互联网的优势,一来可以减少全国的装机容量,可以提高全国的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二来还可以进行区域性调剂,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压力。

记者: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建设是否有助于缓解未来缺电现象进一步蔓延?

胡兆光:从全国来讲,建设特高压等跨区电网,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由于有资源的地方需求少,没有资源的地方需求多,就需要通过电网来调节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另外,现在局部地区缺电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大电网来进行调节,因此可以说它具有这种双重功能。

不过仅靠一两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是远远不够的,其优化资源和调节缺电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唯有建成特高压电网,其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仅靠调整上网电价

无法起到作用

记者:煤电矛盾造成了发电企业的亏损,而发电企业的亏损影响了其发电积极性。这是否是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胡兆光:应该讲,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电价仍然由政府控制着,由于煤炭市场的价格放开了,煤价的涨跌对电力企业就会有很大的影响。而终端用户的电价基本上没有动,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联动,一方面,如果煤价涨幅很高的话,电力企业会亏损;另一方面,这种价格限制对价格的规律有所违背,自然也会影响电力供需关系。

比如说2008年,当时也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很高,由于担心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煤价涨得很高的情况下,电价却没有动,这就造成一些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严重,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发电积极性,于是就造成2008年一段时间里电力供应比较紧张的现象。

记者: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调了16个省市的上网电价,这是否有助于缓解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促使其更多购买煤炭来发电?

胡兆光:我认为,发改委的这次行动,是走了很好的一步,是向市场化的一个迈进。但这还不够。尽管有16个省市已经调整了上网电价,但是煤炭企业的期望值更高,他们看到上网电价调整之后,就又开始向上调整煤价,这样就起不到上调上网电价的作用了。煤价和电价要联动起来,才不至于出现缺电。

在这方面,国际上还是有比较好的经验可供借鉴。国际上,能源价格都是在浮动的,如果煤炭价格上涨,那么电价也会联动地调上来,同时,如果煤炭价格下降的话,电价也应该随着下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联动的市场机制。

由于煤炭的价格浮动比较快,而电价可能影响比较广,不可能跟着那么快地浮动。国外有一些经验就是在一段时期,比如半年或者一年来核定一次,如果这个煤价上涨了5%,那么相应下一年电价联动也上涨5%,再一年如果煤炭价格下降了10%,电价也联动下降10%,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这样对经济、对生产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又遵守了市场规律,像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记者:现在消费者价格指数偏高,如果在这一时期改革电价机制,是否合适?

胡兆光:我觉得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前一段我们为什么没敢放开呢?因为担心电价对于工业、对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大,担心它会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也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不敢大动。

现在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增长的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想如果逐步把电价放开,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以利于我国通过价格杠杆手段,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优化配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