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陶刚:没有中国企业竞争 外企不会拿出最好风机

2011-06-16 11:50来源:中国网关键词:风电陶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在2011年上海海上风电大会上,华锐风电在海上风机质量上受到了相关运营商的批评,但是不可否认,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国内风机企业在中国的风电发展道路上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以陆上风电为例,没有国内风电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那么中国在过去5年是无法将风力发电价格降到目前的水平。而国外风机企业也将继续向国内出售相对过时的风电产品,中国风电运营商在与外国设备企业进行谈判时也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因此,面对未来,可以肯定,海上风电需要国内风机企业的快速成长,中国的海上风电不能没有中国风机的位置。5月底在国家能源局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说:“如果不把本土化做好,风电产品会是一个高价格。”

据陶刚介绍,2005年以前,中国的风电市场上有本土与外国的风电制造企业。不过当时,外国制造商推的都是推的几百千瓦的风机。“要知道2003、2004年时,欧洲已经在推1.5兆瓦、2兆瓦的了,他们知道大型化是一个趋势。但是他们在中国还是宣称,中国几百千瓦已经完全适合中国风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

陶刚说,如果不是华锐和其他几家领先型企业推出兆瓦级风机,有两个结果:一是国外在中国倾销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产品;二是兆瓦级风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据陶刚称,要让中国能够真正生产好的机型,他国外风机企业才会把好的拿过来。“如果你中国没有相匹配的机型竞争,他们不会把机型这么快拿到中国来。所以才会有现在很多国外风机企业说要在中国推4.5或者3.6兆瓦的机组。”

据陶刚介绍,欧洲是开发风电条件很好的国家,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他们设计的生存温度就是零下25度,但在中国远远不够。“此外中国有很多三类四类风速的地区,我记得华锐和华能合作时,在中国推出82米的叶片,当时1.5兆瓦一般是67米到70米,我们推出82米,这符合中国的风资源条件。”“不管是技术还是价格,都要本地化发展,只有本着装备先行的理念,才能把这个行业真正独立起来。”陶刚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