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学习创新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近年来,我们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任务,作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工程,以学习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加快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有力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发展,有效满足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经济、可持续能源供应的现实需要。
创新发展理念
提升学习效果
公司党组坚持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关键,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为基础,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之中。以搞好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为主要抓手,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公司各级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努力探索务实管用的学习载体。广泛开展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实际调研,带着问题思考,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学习强素质”为主题,开展“电网先锋讲坛”、“学习实践大家谈”等活动,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公司和电网的发展方向、重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形式。大力倡导开放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依托国家电网信息化工程,加强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等网络学习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四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当学习型员工等活动,提高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文明素质;培育彰显时代精神的优秀企业文化,弘扬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积极承担在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中的职责,确保员工队伍稳定;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推动公司和电网的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推动实践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公司党组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推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成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有力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初步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企业创新发展道路。一是大力推进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公司从能源资源分布与需求的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深入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使国家电网规模总体实现了翻番,装备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电网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优化能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累计节约标准煤超过8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亿吨。建成投运了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为我国南北之间的重要能源输送通道,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显著提升了特高压输电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大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形成现代电网体系。公司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出发,把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作为解决煤电运紧张矛盾的根本性措施,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公司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世界电网科技制高点的创新成果,授权专利数量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三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压缩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的部署,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全面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管控,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为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获得菲律宾国家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并稳健运营,成功收购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运营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标志着中国电网技术和管理走向世界。
巩固学习成果
推进科学发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终要体现在开创电网科学发展新局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这标志着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已全面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对于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坚持以创新促发展,按照集团化运作要求和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方向,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全力打造战略领先、管理科学、运转高效、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总部,引领和带动公司发展。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质量;加快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等重点业务的整合,促进直属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电网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做出公司应有的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如下:一、2024年度业绩考核A级企业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3.中国移动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已经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审议通过。企业名单如下: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钢研
7月11日,华北电网用电负荷达到3.26亿千瓦,创新高。当日19时26分,华北地区380座新型储能电站参与集中调用。华北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2010万千瓦,山东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达到804万千瓦,分别刷新全国区域级电网、省级电网新型储能放电电力纪录。本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支撑了华北电网晚峰保供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7月10日,国网浙江物资公司邀请省内废旧管理专家,现场观摩研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配网改造,变压器更换和报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变压器箱体内存在属于危险废弃物的绝缘油,如何高效绿色拆解报废变压器成为被集中关注的话题。报废变压器绝缘油回收装置利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当前,能源产业生态正经历从“供给侧资源主导”向“需求侧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现代能源服务业通过构建“用户需求-能效服务-价值共享”的新型商业闭环,催生出涵盖规划咨询、系统集成、智慧运维的全周期解决方案。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北极星电力网拟于2025年8月7-8日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记者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7月16日16时49分,陕西电网负荷达4491万千瓦,连续三天创出新高。这一负荷比2024年最大负荷增长10%,比前一日最大负荷增长2.7%。受大陆高压影响,7月14日以来,陕西全域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突破42℃,全省用电负荷快速攀升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引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公司
新旧能源范式转换,不啻为人类和地球相处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平稳度过阵痛期,既需要运筹帷幄的谋略,也需要日拱一卒的耐心。在这场能源革命的全球混战中,相对布局超前、步伐稳健的中国,或许有机会领跑下一个时代。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26日在京举办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六周年报告会。会上透露,六年来全球能源互联网从倡议转变为行动,从理念走向实践,成为中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形成了全球协同共建、加快实施的崭新格局。
5月17日至1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一行前往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实地察看大坝、地下厂房等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就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进行调研。
5月17-1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赴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进行调研,实地察看大坝、地下厂房等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参加调研座谈会并就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讲话。调研过程中,刘振亚向三峡集团有关单位赠送了合作组织重要研究成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琳一同参加调研。
能源互联网的冲击波正在全球释放,并挑战着传统的能源安全观。
未来,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以较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减排目标,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未来,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以较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减排目标,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4月2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协会党建局局长肖宗辉,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副局长何海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在4月2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加快设施联通夯实发展基础”分论坛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明确提出:“如果没有能源互联网,中国和世界的碳达峰碳中和是无计可施的。”
碳中和突然成为最热门的词汇。按照中央的说法,这将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那么如何实现碳中和?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途径竟然是特高压。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个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现在特高压干成功了,人们说我是‘特高压之父’,我认为应该是‘特高压之负’,胜负的负。这么多年,我因为坚持搞特高压,弄得自己伤痕累累,这些又能跟谁说呢。”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如此感慨。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促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发展,为破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