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加大“走出去”力度

2011-08-12 17:42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关键词:风电设备风电发展海上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促进了风电规模化发展,过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但当前更希望在此基础上,支援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近日,史立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来的大基地路线,而是“两条腿走路”,让企业不要只盯着大基地而盯着全国,云南、安徽、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重庆、贵州、西藏和四川等地都具有这样的条件。

他表示,过去风电投资过于集中在内蒙古和甘肃、东北等地,在投资热潮中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对产业布局和技术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必须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保留技术成熟的空间。未来行业发展也会更加朝科学精细化发展,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海上风电将是发展重点。

与此同时,伴随着行业产能的扩大、增速放缓,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也急需寻求出路,寄希望于通过出口和海上风电摆脱增速下滑的困境。

张砚霖指出,风电企业在面临目前困境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海外市场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以欧洲市场为例,丹麦、英国等国家均极具风电发展潜力,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另外印度、美国等市场同样具备发展潜力。虽然海外市场的开拓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国内企业只有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方能求得进一步成长。

目前,金风、明阳风电等大厂纷纷将目光瞄向欧美发达国家。据风电行业世界权威咨询机构BTM预测,至2014年,美国和印度市场的风电装机容量增速将分别达到23.3%和20.3%。

应该说,国内设备制造商加大“走出去”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对于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专家则持谨慎态度。主要观点是,国内风机厂商的技术大多通过购买国外专利或引进设计图纸获得,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很难获得认可,而且后期的维护维修和技术更新亦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短期内很难迅速打开国际市场。

有专家建议,中国风机企业不如学习印度苏司兰公司,其生产基地位于印度,但却在欧洲发达国家广设研发中心。中国厂商在海外设立营销机构的同时,亦应设立技术中心。苏司兰去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八,其在德国、丹麦、荷兰等建立了研发基地,并且收购了荷兰、德国的制造公司,该公司在印度之外的订单已高达九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发展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