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天津:绿色能源“点亮”绿色滨海 助推低碳路径快速发展

2011-09-13 13:58来源:北方网关键词:绿色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沿海地带耸立的白色风机已成为滨海新区一道新的风景线。在那些徐徐转动的巨大扇叶背后,是新区绿色能源应用阔步前行的现实。上个月以来,大港马棚口风电项目、汉沽垃圾发电厂先后完工并实现并网,华能天津IGCC电厂示范工程部分装置正加紧调试。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能源项目的拔地而起,将助推新区沿着低碳路径实现快速发展。

图为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内的国家“金阳光”示范工程项目

可再生能源

“风”“光”无限

在京瓷(天津)太阳能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生产基地,生产线上正源源不断生产着全球最为先进的太阳能电池。为了实现绿色产业的绿色生产,该公司在开发区生产基地建设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一期目前已投入使用,年发电量可达13万千瓦时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9万公斤。

京瓷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仅仅是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大潮的一个缩影。天大科技园、阿尔斯通、永旺商城等共2.5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目前也已建成。而随着8月中旬大港马棚口风电场一期实现并网发电,目前新区已有3座风电场,装机总容量已经达到125兆瓦,每年能为新区提供约2.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滨海高新区津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屋顶、滨海高新区尤尼索拉津能光伏建筑、滨海高新区渤龙湖聚光光伏发电、汉沽IT产业园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光伏发电、新区津能电池光伏屋顶、中新天津生态城北部高压走廊光伏发电、中新天津生态城中部产业园光伏发电、中新天津生态城北部产业园光伏发电、大港地热热泵技术引进和开发、大港沙井子风电厂扩建、马棚口风电厂扩建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将在新区建成投用。

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能”

汉沽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目前已实现并网线路带电运行,并开始设备的系列调试,预计本月底具备送电条件。该项目一期每天可“吃”掉垃圾1500吨,可处理新区海河以北全部垃圾,并为新区每年提供1.26亿千瓦时的电能,如按每户每月用电87度计算,这些电能可满足12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据了解,该电厂的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半干法以及活性炭、布袋除尘器的工艺过程处理,使烟气排放指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欧盟2000标准。

与此同时,大港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也在加紧建设之中。该项目总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规划处理滨海新区海河以南区域的全部生活垃圾。一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未来新区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建成后,每天可处理垃圾达4000吨,年发电量将达2.36亿千瓦时,将使新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到2015年,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在内的清洁及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有望达到11%。

绿色煤电年内扬帆

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煤电项目——华能天津IGCC电厂示范工程,目前该电厂空分装置已经完成调试,气化装置、净化装置安装即将完成,燃气、蒸汽循环装置具备试运条件,预计今年年底该电厂一期将具备并网发电条件。

IGCC技术是把煤气化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集成的一种洁净煤发电技术,IGCC发电项目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厂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8%,接近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排放水平,同时与常规同等容量燃煤电厂相比,年煤耗量可减少7万余吨,因此被成为“绿色煤电”技术。这座我国最清洁、高效的燃煤电厂,未来每年可向新区提供绿色煤电12亿度,可供115万户家庭使用。

除正在建设中的华能天津IGCC电厂示范工程,有望于年内在南港工业区启动建设的大唐公用工程岛项目,也将采用IGCC技术,将成为南港这一重化产业区的绿色能源“心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能源查看更多>低碳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