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欧洲难逃俄天然气魔咒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梦幻

2011-11-24 10:04来源:《能源》关键词:风力发电燃煤发电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欧洲国家已经完全改变了对待俄罗斯天然气的态度。此前,欧盟国家官员声称: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取代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如今,欧洲开始反思这一做法了,因为他们找到的替代能源,不但昂贵而且不稳定。欧洲在扶持风能和太阳能发展多年后发现,相比天然气它们依然十分昂贵。

在欧洲1兆瓦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天然气高出3倍,只有在欧洲国家政府为其提供大笔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相对天然气才具备竞争力。

太阳能更加惨淡。就在前不久,西班牙、法国和德国政府已纷纷承认,太阳能是最昂贵的可再生能源。这些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减少对光伏元件生产和太阳能组件安装的政府补贴,而且将取消太阳能接入电网的税收优惠。

价格优势突出

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主要是通过长期合同来实现的,合同的价格指标是和一揽子石油价格捆绑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欧洲的消费者事先就可以知道究竟有多少天然气、以怎样的价格就可以保证获得。

在2009年到2010年间,欧盟市场上天然气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欧洲公司开始通过交易所来采购天然气,因为其价格比来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天然气更便宜。

然而,到了去年12月份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传统上冬季的到来带动了天然气的消费量,这又直接导致了交易所天然气价格迅速攀升,并且超过了俄罗斯出口欧洲天然气长期合同的价格。

随后,北非局势出现动荡,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向欧洲输出天然气,再次导致了欧洲市场天然气价格的攀升。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液化天然气进口急剧增加,日本通过紧急进口天然气发电来弥补核电厂事故造成的电力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流向欧洲市场的天然气转而流向了日本。

原先预计,今年春季到来后气温上升会导致天然气消费量稳步下降,使得欧洲交易所天然气价格会大幅下降,但是北非和日本的突发事件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并没有下降很多,天然气现货价格大致接近俄罗斯国内价格。

能够解释这一原因的事实是:欧洲很多公司由于担忧天然气供应出现中断,所以大量购进天然气储备了起来。此外,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促使德国政府宣布停止其国内七座核电站,并且宣布到2022年将剩余核电站全部关闭。关闭这些核电站后产生的电力缺口将完全由天然气来弥补。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一切都是由能源成本所决定的,用煤炭生产1兆瓦电力的成本是天然气的两倍,而核电则是天然气的5倍。

欧洲所发生的事实证明,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对于欧盟而言是最可靠的能源选择。

让欧洲放心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南溪”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保障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而且目前这一通过黑海向欧洲输出天然气的项目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且势头强劲,难以逆转。

据报道,负责修建和运营南溪项目海上部分的南溪股份公司(SouthStreamAG)15%的股份已经由德国温特斯公司(Wintershall)旗下的巴斯夫公司(BASF)获得。而近期,法国电力公司(EDF)也可能获得10%~15%的股份,另外意大利埃尼集团也将获得部分股份,最终俄罗斯只占50%的股份。

在这一股权结构下,该项目对于欧盟国家中最重要的天然气消费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事实上为了推动整个项目的进展,俄罗斯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也早已展开了。

3月22日,俄罗斯和斯洛文尼亚达成协议,双方共同组建了南溪斯洛文尼亚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和斯洛文尼亚各占50%的股份。第二天,塞尔维亚当局也正式公开提出了南溪通过塞尔维亚的解决方案,官方宣称南溪工程的建设将为塞尔维亚国内带来15亿欧元的直接投资和2.5万个就业岗位,而且未来25年内,该南溪项目的运作将会为塞尔维亚带来超过40亿欧元的收入。

在俄方一系列的公关运作下,南溪工程所涉及国家将无法拒绝这一巨大的蛋糕诱惑。

可靠的选择

在南溪工程起步之初,欧盟为了抗衡提出了纳布科项目,计划引入阿塞拜疆、伊拉克、土库曼斯坦和埃及的天然气来供应欧洲。欧盟对此项目寄予厚望,但其进度却相当缓慢,至今为止还没有和任何一个天然气供应国达成长期供应的合同。

此外,这些国家都局势不稳,尤其是伊拉克和埃及,这一先天劣势使得纳布科计划本身就复杂多变。

事实上除了天然气供应国局势不稳外,管道所穿越的区域同样都是隐藏着潜在的矛盾和冲突——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南奥塞梯、土耳其库尔德这些潜在的不安因素日后都将对纳布科线路造成致命的伤害。

让纳布科的支持者们再次迷茫的是,工程的预算成本已经从最初的7.9亿欧元攀升到如今的14亿欧元,成本足足激增了一倍。

除了纳布科项目难以实施外,欧盟国家致力推动的可替代再生能源前景也不容乐观。

目前,这些可再生能源项目都享受财政补贴,但是未来几年欧洲的财政负担将加重很多。首先,许多国家都将面临养老金支出大幅增加的局面,从2010年到2020年,欧洲各国接受政府养老金和服务的人数将每年增加近3%,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又将以1%的速度递减。

其次,目前许多欧洲国家的主权外债率都很高。在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前,这些国家的决策者很难说服纳税人支付大笔费用花在效率低下的替代能源项目上,毕竟减少碳排放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将现有的燃煤发电厂更换成天然气发电厂,将汽油驱动的汽车替换成以天然气驱动的汽车,这些措施将会更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在这一大背景下,欧洲必须增加进口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因为这是欧洲平衡现实能源需求和实际财政负担的最现实路径。让人欣慰的是这一路径也正逐渐成形,5月份已经传来消息,北溪项目海上第一主体部分已经完工,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北溪项目就能顺利投产。南溪项目大约预计将会在2015年全面完工。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欧洲自身天然气开采量正在逐年下降。在未来欧洲天然气需求日益攀升的状况下,舍弃俄罗斯,欧洲所需的天然气将从何而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