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网络通信兴起 三分之一运营商感受冲击

2011-12-09 10:29来源:新浪关键词:网络通信电力通信电力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难以阻挡,网络通信冲击运营商的程度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说原先VOIP和Skype带来的冲击还算可以承受的话,那么随着苹果、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先后推出GoogleVoice、iMessage以及FacebookMessage等网路通讯工具,以及WhatsApp、Kik及Rabtel等第三方通讯应用的兴起,移动运营商传统的语音和短信服务正逐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分之一运营商感受冲击

美国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MavenirSystems近期委托英国独立调查机构MobileSquared,对全球31个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超过三成的运营商都表示网络通信软件导致他们通话和短信收入下滑,更有四分之三的运营商对未来移动应用带来的冲击感到担忧。

调查显示,32.3%的运营商表示自己的网络流量(包括短信、视频和语音通话)因为网络通信应用下降11%-20%;而有20%的运营商甚至预计未来5-10年他们的网络流量会因此萎缩31%-40%。

此次调查时间为9月至10月中旬,涉及16家欧洲运营商、6家北美地区运营商、5家亚洲运营商以及4家中东及亚洲运营商。由于Mavenir没有公布具体的调查名单,目前还无法获知中国三大运营商是否参加了此次调查。

苹果谷歌Facebook冲击巨大

目前谷歌、苹果和Facebook都推出了自己基于网络的短信或者通话服务。虽然目前他们服务还不成熟,但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三家互联网巨头都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抢占先机。而凭借着巨大的用户数,他们的通信服务无疑将是移动运营商最大的梦魇。

今年10月苹果正式推出最新版移动操作系统iOS5,给iPhone、iPad和iPodTouch用户添加了iMessage服务。iMessage支持苹果用户之间的短信功能,收费低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完全免费,只要求用户使用了无线网络或3G套餐。对于大量发送国际短信的用户而言,这项服务更受欢迎。与通常短信服务不同的是,iMessage支持的短信并不局限于160个字符以内。除了文本短信以外,该应用还支持用户共享图片、视频以及其他联系信息。

据市场研究机构Asymco预计,苹果本财年共售出7200万部iPhone、3200万台iPad和4260万台iPod。该机构预计,今年年底苹果iOS产品累计销量将达到2.5亿部,而明年的iOS产品销量可能达到2.8亿部。

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师克雷格·墨菲特(CraigMoffett)估计,美国用户每年的短信发送总量是2万亿条,带给运营商的相应收入是200亿美元,仅Verizon一家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将达到70亿元。如果苹果用户都使用iMessage进行短信,或者使用Facetime进行视频通话,那么将对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以及语音通话服务带来巨大冲击。

谷歌的GoogleVoice在美国境内是免费通话,通过信用卡充值后打国际电话是每分钟2美分;而Gtalk则可以和使用Gmail邮箱的用户进行即时通信。FacebookMessage则将短信、聊天、信息和电子邮件整合到了一个通讯平台中。作为互联网新贵,Facebook目前用户超过6亿,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40亿条,这给FacebookMessage的移动应用带来了巨大需求。

第三方移动应用异军突起

除了三大网络巨头的通信服务,WhatApp、TalkBox、Kik、Viber以及Rebtel等第三方通信应用的迅速崛起也给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明显冲击。在国内市场,米聊和微信的用户数都突破了千万大关。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提高,这些第三方应用都提供了稳定的通信功能,语音通话质量和运营商甚至差距甚微,而低廉的价格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用户群。

这些应用大多来自创业公司,基于Android、iOS以及桌面平台,手机用户通过注册或者绑定验证,便可直接向手机通讯录、Facebook或者QQ好友发送短信、图片以及语音,甚至进行语音群聊,实现对讲机的功能。

Skype成立于2003年,今年5月作价85亿美元被微软收购,目前全球总用户数超过6亿。今年年初全球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了2800万人,去年用户语音通话时长达到1025亿分钟,约占全球国际通话总时长的五分之一。Skype的视频聊天服务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占Skype用户通话量的40%。Skype目前的资费分为每分钟2.6美分的预付费以及各种包月套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网络通信查看更多>电力通信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