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人物正文

侯晓峰:追风的年轻人

2012-01-09 15:19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华锐风电侯晓峰风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蓝色的大海,银色的沙滩,不远处一排排比肩而立的白色风机迎风起舞……这幅时常会出现在韩剧中的唯美图景,让人不由得对驻守在风场的维护人员的工作有了一丝浪漫的遐想。日前,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华锐风电公司江苏盐城基地,走进该公司现场维护人员的生活,感受他们工作的平实与艰辛。

上午参观完车间,中午记者一行乘车赶往华锐风电设在东台弶港镇的售后服务站。下高速后,颠簸的乡间小路把记者们从睡梦中唤醒。驶过几条蜿蜒的小路,汽车停在了一个稍显陈旧的小院落里。这里原本是镇上的文化站,现在是侯晓峰和同事们的“大本营”,兼具宿舍、食堂、办公室的功能。

今年30岁的侯晓峰是华锐风电驻国华东台风电场的现场总代表,带领班长和十几个员工负责该风场93台1.5兆瓦风机的售后维护工作,保证风机的稳定运行。外表黑瘦,眼神坚毅,超出实际年龄的内敛与沉稳,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经过侯“总代”的允许,记者们走进一间员工宿舍。不到20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4张单人床和小书桌,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书籍等物,几个简易衣柜倚墙而立。大家一致感叹,这里真像大学宿舍。

离开这处僻静的院落,记者们来到了侯晓峰和同事们负责售后维护的风场。如果说生活的“大本营”只是远离繁华,那他们工作的地点则是荒无人烟。视野所及的范围,除了一台台迎风矗立的风机,一旁的高压输变电线,一条半天都见不到车的公路,就是公路两旁一望无垠的长满杂草的盐碱地。

“在现场做维护,吃饭不方便是个问题。”侯晓峰说道。整理采访录音时,发现呼呼的风声常常盖过人声。

进入风机塔筒底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四方体的塔基控制箱,维护人员会通过它了解风机运转情况,有时需要爬到塔筒顶端进行维护。攀爬的塔架在靠近塔筒内壁的一侧,从下往上看,就像一个看不到顶端的长梯。

1.5兆瓦风机的塔架高约65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的高度。“风机每半年需要做一次维护,每个月会有巡检,平均算来,我们每天都要爬1到2趟。”侯晓峰告诉记者。

尽管要忍受盛夏40摄氏度的高温和南方冬天的湿冷,但侯晓峰觉得,比起在内蒙古风场的售后维护人员,他们的工作条件还算比较好的。在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场工作的那段日子,令他至今记忆犹新。“那边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雪很大,路不好走,有时甚至都找不着路。”

在侯晓峰看来,工作的艰辛可以克服,最难受的是离家太远,和家人聚少离多。他父母在宁夏固原,妻子在山东威海,家人团聚一次非常不易。来华锐5年多,他在现场过了3个春节。“家里人有时也会抱怨,说这工作就跟当兵差不多。”

“对现场维护人员来说,风场在哪儿,项目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华锐风电战略部肖强说,“他们是一群追风的人。”

在华锐风电供货的华能威海风电场工作期间,侯晓峰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还在风机下拍了张婚纱照。短暂的婚假刚结束,他就被派到了江苏东台,至今和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我也想调回威海,毕竟家在那儿,但领导说这里风机多,我是老员工,我在这他放心。不单我,公司里做售后的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这座远离繁华的小镇上,侯晓峰和同事们的业余生活多少有些单调,主要是上上网、看看书,偶尔会打打羽毛球。眼看着手底下这群二十五六岁的大男孩大多都是单身,作为大哥的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他们找对象相当不容易,陈凯的对象还是在网上认识的。”他指了指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男孩说道。

“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太八卦了”,被“爆料”的陈凯有些不好意思。他的女友在云南,休假时,他就坐42小时的火车去看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侯晓峰查看更多>风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