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物联网孕育万亿级市场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2012-02-15 14:00来源:证券日报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信息感知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14日发布的《“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据工信部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逾5千亿元,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级,预计未来5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中信证券认为,《规划》的提出对于感知制造企业是一个发展契机。国内物联网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通信设备和运营商实力较强,而上游的传感层和下游的中间件、大数据处理与挖掘等软件技术服务、行业应用相对薄弱,相应潜力较大。政策引发的进口替代是上游感知制造企业的发展契机,预计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未来五年CAGR将不低于30%。下游物联网应用目前逾90%由政府主导,预计重点应用行业内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集成商潜力较大。

国泰君安认为,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则包括信息感知技术(RFID、传感器、位置感知)、信息传输技术(无线传感网、异构网融合)、信息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希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力争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在上述领域有技术积累与研发实力、自主标准的公司,有望把握这一机遇,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以赢得更好的产业链位置。

中信证券认为,物联网作为“十二五”信息化重点扶持方向,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看好上游具备核心技术的传感制造企业和下游重点行业应用的龙头公司。综合受益弹性、估值与成长性,重点推荐东软载波、拓尔思和航天信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信息感知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