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能源节约:应重视煤炭产需“红线”

2012-04-05 11:5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炭能源节约十二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年前,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在某次公开活动指出,“中国煤炭开采量已经到达一个极致,不能再增加了。”那一年,中国刚刚由一个煤炭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当即撰文称,“中国时刻”(指中国从某种资源的出口国度变为进口国——编者注)继1993年在石油市场出现之后,再次于全球煤炭市场上演。那是2009年,在全球煤炭整体需求低迷不振的情况下,中国原煤产量昂首突破了30亿吨,全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则翻了两番多。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黄鹂认为,“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30亿吨的能力,对于我国来说,30亿吨已经上升为一个红线。”

30亿吨真是中国煤炭开采量的极限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原煤产量达35.2亿吨,并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目前,黄鹂所说“红线”已被逾越5亿吨以上。新近出台的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又将2015年的产量目标设定在39亿吨、产能上限设定在41亿吨,而30亿吨的极限之说似乎早已被人忘记。

另外,根据中国工程院启动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对资源储量、安全高效、水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约束条件下的产能分析,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产能以不超过38亿吨为宜。并且,中国煤炭形成的实际产能中,只有1/3左右是符合安全、高效开采要求的;还有1/3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可逐步改造达到科学开采的要求;另1/3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也由于资源量和地质条件限制,无法通过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改造成安全高效矿井,应退出市场、逐步关闭。

这意味着,根据工程院此项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下的产能“红线”为38亿吨,但实际产量在总体上处于超科学开采能力生产。如此一来,其“红线”内涵远超出一个简单的数字规划。

事实上,近来有不少人对“红线”的存在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是规划,市场是市场,从“十一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成败的经验来看,“十二五”重提“红线”的现实意义并不大。殊不知“红线”背后,便是巨大的环境风险。

早在两年前,有别于1993年石油“中国时刻”来临时的悄无声息,当时全球煤炭市场对“中国时刻”的来临可谓欢欣鼓舞。国际能源署在2010年的《世界能源展望》中兴奋地指出:“随着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中国在世界煤炭市场上预期仍将具有主导影响。”因为,中国旺盛的基础能源需求有望成为跨国巨头不断获得暴利的一个巨大砝码,这一点在石油和铁矿石上表现相当突出。对于国际矿业巨头而言,只要绑架了中国需求,就不愁滋润的生活。

全球最大矿商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官两年前曾表示,近10年前,必和必拓就派了一些高管前往中国煤矿考察,研判中国煤炭需求何时可能超出本土供应。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量、煤炭储量多年来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但事实上中国煤炭储量的减少程度、生产与消费增速均高于全球。比如产量,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2010年中国比上年增长了8.9%,位居第二的美国则只增长了2.1%,位居第三的印度则只增长了2.5%。储量减速和产量增速均高于人,后果必然是资源加速消耗,以及能源枯竭危机早日到来。

中国如果无法就煤炭的旺盛需求形成良好的应对之策,对于未来的能源发展局势显然不利。随着中国进口煤量的不断上涨,即便储量丰富,也可能成为国际能源巨头压榨对象。面对煤炭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世界第一的现状,强烈的能源危机意识必不可少,当规划与市场“撞车”,“红线”更需受到重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查看更多>能源节约查看更多>十二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