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2-06-27 11:20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关键词:串列加速器低能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6月18日上午9时40分,随着计数器的显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实现安全运行10万小时。这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20多年来,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从弱到强,形成了完备的学科创新体系,并取得了一大批满足国家需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坐落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基地。作为实验室的主体设备,HI-13串列加速器自1986年建成后,20多年来为国内外50多个研究机构几百个课题提供了从氢到金40多种离子束流,累计提供实验束流超过8万小时。原子能院科研人员通过HI-13串列加速器,在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技术应用研究、核数据研究及航天微电子器件单粒子效应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提高我国在国际核物理界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串列加速器在高自旋态、核效应分析和辐射生物等研究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多年来,串列加速器实验室按照国内外开放的模式运行与管理,在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国防科学技术奖2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11篇,其中SCI收录639篇。串列加速器实验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级核科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核科技高级人才,并与来自国内50多家研究单位和美、英、韩、日、俄、德、意等国的科学家开展了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合作关系。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和国防科技各领域的需要,促进核物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原子能院四大科学平台建设项目之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将于2014年4月建成世界上首台100MeV紧凑型回旋加速器。同时,还将积极引进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建设先进放射性核素装置等终端设备,促进串列加速器综合科研能力提升。其建成和应用,将开拓核物理研究的新方向,满足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需要和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核物理与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加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AMS),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核分析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加速器质谱的高灵敏分析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器质谱小型化、紧凑化是当前国内外加速器质谱研究的热点领域。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探索,原子能院加速
12月11日,原子能院牵头开展的“北京地区核科技创新平台预研”项目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总负责人、原子能院副院长柳卫平出席。专家组高度赞扬了本项目研究,认为其研究成果为先进核能国家实验室落户北京提供了参考,对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助力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0月22日,随着反应靶上22Na束流强度达到每秒20万个,中核集团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成功开展首次加速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这表明该设施实现回旋加速器、在线同位素分离器和串列加速器“三部曲”联调成功并能够开展完整实验,具备了提供高品质束流的能力。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之
走近串列加速器,第一印象这是个大家伙。白色长筒长约25米,上面分布着红色的环。它的来头可不小,八十年代初,我国通过合同将其引进。1981年土建动工,1983年安装调试,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运行当年,王淦昌、钱三强等院士专家向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提出组建国家实验室建议。1988年,北京
8月6日,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和深圳大学等7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原子能院共建中国在束伽马谱学探测阵列。共建在束伽马终端阵列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大型伽玛探测阵列建设正式启动,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在束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名单,中核集团共有2家单位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苏胜勇技能大师工作室、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曹子昆技能大师工作室。(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ID:cnncgzwx作者:周伟)“国家
成绩瞩目全产业链实现突破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工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请您谈一谈我国核工业创建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王毅韧(以下简称王):核工业创建之初,我国核工业取得了两弹一艇举世瞩目的成就,建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要构建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是核安全首次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里所说的
上世纪60年代,核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太阳中微子失踪现象,却几十年难以定论,急需用不同的测量方案对中微子产生截面进行交叉验证。1995年,柳卫平在一份文献上看到一个设想:用铍-7打击氘反应的角分布,通过渐近归一化常数方法,间接导出铍7打击氢反应在零能量的天体物理S17因子,也就是太阳中微子的产
3月10日,《求是》杂志社副总编朱铁志、科教部主任姚眉平一行,到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成就展。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陪同出席参观活动。朱铁志一行仔细观看了加工第一颗原子弹部件的车床、秦山核电基地沙盘模型、“华龙一号”模型等展品,详细询问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现状,认真听取了对几代核工业人以身许国、敬业奉献感人事迹的介绍,并就党的建设、党的理论研究等关心的问题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讨论。朱铁志对核工业创建6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展览在普及核知识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核工业代表了
8月1日,中核集团在京举办科技成果媒体座谈会,展示了上半年来中核集团全产业链上连续取得的科技成果。基础科研:我国建成世界先进质子回旋加速器7月4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世界先进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调试出束,这标志着原子能院承建的国家重点科技工程——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关键实验设施建成。此次建成的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直径6.16m,总重量为475t,可将质子加速至接近一半光速,是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也是中国目前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能量最高的质子回旋加速器,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实用性上而言都达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2月24日,受中核集团人力资源部委托,核动力院召开干部宣布会。会议宣布,经中核集团党组研究,决定姚维华同志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冯勇进同志不再任核动力院副院长、另有任用。姚维华,1969年9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2022年5月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25年2月任核动力院副院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在其中开展《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核能发电》标准文件起草和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工作,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是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
自2019年以来,国资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60余家中央企业,在核心电子元器件、碳纤维、关键零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分两批组建了7个创新联合体。今年6月,国资委启动了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该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
11月22日下午,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战略咨询会议在中心校区举行。来自中国核学会、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深圳大
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6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8218.3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4年1-9月全国共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运,详见表1。表1:2024年1-9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一、核电生产情况2024年1-9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70563亿千瓦时,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278.09亿千瓦时,占
2024年10月14日是全球第55个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确立为“SharedVisionForABetterWorld(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
10月9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葫芦岛基地建设启动大会暨核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成功召开。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核科技能力布局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对加快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促进我国核
8月2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核集团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办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本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携手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发展核工业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国家国防
华能集团近日发布[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霞浦核电项目FCD前核应急专题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投标报价:2260000元,详情如下: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霞浦核电项目FCD前核应急专题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HNZB2024-07-2
7月23日,由中核集团旗下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这是我国冷坩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中核集团已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