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中核原子能院串列加速器实现安全运行10万小时

2012-06-27 11:20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关键词:串列加速器低能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18日上午9时40分,随着计数器的显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实现安全运行10万小时。这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20多年来,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从弱到强,形成了完备的学科创新体系,并取得了一大批满足国家需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坐落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基地。作为实验室的主体设备,HI-13串列加速器自1986年建成后,20多年来为国内外50多个研究机构几百个课题提供了从氢到金40多种离子束流,累计提供实验束流超过8万小时。原子能院科研人员通过HI-13串列加速器,在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技术应用研究、核数据研究及航天微电子器件单粒子效应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为提高我国在国际核物理界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串列加速器在高自旋态、核效应分析和辐射生物等研究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多年来,串列加速器实验室按照国内外开放的模式运行与管理,在核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国防科学技术奖2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11篇,其中SCI收录639篇。串列加速器实验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科学研究中心和高级核科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核科技高级人才,并与来自国内50多家研究单位和美、英、韩、日、俄、德、意等国的科学家开展了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合作关系。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和国防科技各领域的需要,促进核物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原子能院四大科学平台建设项目之一,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将于2014年4月建成世界上首台100MeV紧凑型回旋加速器。同时,还将积极引进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建设先进放射性核素装置等终端设备,促进串列加速器综合科研能力提升。其建成和应用,将开拓核物理研究的新方向,满足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需要和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实现核物理与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加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串列加速器查看更多>低能核物理查看更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