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海西:发展核电 调整电力结构

2012-07-04 10:23来源:闽东日报关键词:福建核电站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时期,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福建面临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从大局着眼、从政策入手、从项目着力,强力助推福建发展,一批能源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或加快推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新兴发展区域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福建省能源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条件。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破解福建能源资源较少的瓶颈,为我省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将我省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作为东南部沿海省份,紧邻台湾,经济及战略地位均十分重要,同时她又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地区,60%以上的煤炭资源依靠外部调入,水力发电又主要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变化较大。目前,福建省煤电、水电和其他能源的比重是71∶25∶4,煤电比例较高,非化石能源比例较低,结构不尽合理,对环境保护压力明显。福建省水电资源已有较大程度开发,进一步利用的空间不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清洁、低碳,但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不稳定且无法大规模开发。福建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必不可少,必须采取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建立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环保的能源保障体系。为此,福建省必须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全面协调解决因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引起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发展福建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核能发电对环境没有污染,接近于零排放,尤其没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灰渣、氮氧化合物等排放。其次,核电可以减少化石类等一次性能源消耗。一座百万千万级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要消耗约300万吨原煤,每天需要约100节火车皮运输煤。而一座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约30吨燃料,一辆重型卡车即可拉走。再次,核电可以实现大功率,稳定供电。核电厂占地小,能量密度高,这是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而且随着煤炭价格上涨,核电的价格优势也渐渐凸显。目前,核电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美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择发展核能,取得了显著的环保、社会、经济效益。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世界各国采取了严密的防御措施和安全屏障。“福岛核事故”后果严重,影响巨大,但并没有改变世界对核能和核技术的需求,只是改变了对核与辐射安全的要求。我国自“福岛核事故”后,国家组织了历时9个多月,针对我国41台在建、在运核电机组的核安全大检查,结论是:“我国核安全标准全面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民用核设施在选址中对地震、洪水等外部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核电厂在设计、制造、建设、调试和运行各环节进行了有效管理,总体质量受控”。《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近期也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在落实提高核电机组固有安全性的同时,表明了国家对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信心。

去年,中央批准了福建省的“两规划一方案”,其中《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海西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能源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核能将在满足能源增长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温室气体和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环境满意度,缓解因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而造成的环境治理压力;缓解化石能源的需求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可以把释放出来的能力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其他环节当中去;调整能源结构,缓解当今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与储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加快海西成为新能源产业战略性先导产业和未来的支柱产业,以及成为东南沿海新能源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的发展步伐。将发展核电作为电力结构调整的重点,这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也是福建刻不容缓的能源战略选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