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百名老知青一跨40年---贵州遵义正安供电局力助“残存的知青部落”走向新生

2012-09-04 15:44来源:贵州省遵义供电局作者:段康 雷波 李畅关键词:遵义正安供电局低压线路调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知青,来到贵州斑竹乡的上坝茶场劳动。他们不畏艰难,拓荒种茶,用自己的年轻岁月,将荆棘丛生的荒野建成6000余亩茶海。

40年转瞬即逝,如今,这个被誉为“残存的知青部落”的茶场,仍有100多名知青在这里静静守望。当年的热血青年早已白头,靠低保度日,吃包谷饭、喝天花水、住干打垒,以仅剩的5000亩可采茶园维生。这些年他们几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一直过着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

4月26日,贵州电网遵义正安供电局到该处调研,应知青茶场厂长欧代举的要求,在10天内,专门为其研制了一套方案,由该局出物资材料,对茶场厂房和居民用电线路进行了全面排改造,点亮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知青们的晚年时光。

10年服务点滴 10天还你新家

上坝知青茶场,位于贵州正安、道真、务川三县的交界处的斑竹乡,地势偏远,山高路陡。此地海拔在1500米以上,一到秋冬,寒风肆虐,冰雪封山时最大的冰凌竟有手腕粗。

那年月居住条件差,茶场的知青们总是相互依偎在有限的火堆旁,或是蜷缩在被窝里,靠着人挤人的那点热量,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以致这里的知青大多患有严重的风湿病。

朝光芬、江富云夫妇住在茶场半山腰,他们对记者说:“以前家里也有电,但那个灯比手电筒还不如,必须得另外点蜡烛或是煤油灯。”上世纪90年代初,茶场还是自备发电,1993年,正安县地方电力公司为上坝知青茶场架设了一条10千伏专线。

2000年后,正安供电局派专人负责该线路的检修及日常维护。2001年,“供电局农网改造时专门给我们立了水泥电杆,而且电杆就立到了家门口。”知青茶场厂长欧代举回忆说。

2007年,该局对茶场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和加固,免费更换了专变内用户的电能计量表;2008年,将配变内的115户用户全部转移到公变供电,并实现了抄表到户。“现在家里不光亮堂,还添了很多‘电家什’。”朝光芬美滋滋地说。

2009年至2010年,该局又对知青茶场进行低压改造,新增配变3台。

今年4月26日,该局到班竹供电所调研,欧代举提出希望供电局提高知青农场的用电质量。在实地了解情况后,该局承诺:“10天内解决问题。”

针对老知青们用电的特殊要求,正安供电局研制了一套落实方案,由局里出物资材料,对茶场厂房和居民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排查,更换破旧的下户线和电能表,5月7日,改造任务完成。当天,该局抽调32名技术骨干组成服务队,走进老知青家里进行现场用电指导,并对采茶设备进行节能降耗诊断。“要不是天气原因耽搁了,不到10天就可以完成。”参与改造的格林供电所所长张波说。

点亮母校的第一盏灯

5月19日,对曾在斑竹乡供电片区工作了8年的汪文亮来说,是个非比寻常的日子。汪文亮的父母都是茶场的老知青,童年就在茶场度过。这一天,他和同事们带着大堆书包文具,来到知青茶场小学,准备亲手给阔别30多年的母校点亮第一盏电灯。

茶园小学规模很小,仅有学前班和一年级,30年前,这里是当地知青子女和村民子女读书的地方。汪文亮回忆说:“班竹乡常年云雾缭绕,只要稍微下点雨,教室里就很昏暗,即使老师把黑板字写得很大,坐在第三排的我仍要使劲睁大眼睛才能勉强看清。”

知青们迁走后,小学停办了,直到两年前附近建了移民新村,学校才整修重开。但是,校园里没水没电,还是供电局在为移民新村安装送电时,才发现这里竟然还没通电,便主动与学校联系,由局工会提供器材,他们进行义务安装。汪文亮就是为此而来。

阔别30年,当他的手里亮起母校的第一盏灯时,暖暖灯光照亮的,不只是他微笑的脸庞,也不只那些童年回忆,更不只是坐在课桌上仰头看灯的新一批小学生。

倾情服务茶乡发展

老知青们的生活在变,上坝知青茶场也在变。借助招商引资的力量,一个现代化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茶叶企业正日渐成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

“没有供电局的帮助,我们很难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正安知青茶场天赐公司董事长宋盛康对每一个来参观的客人,津津乐道着电力服务茶农的故事。正安供电局如何在收到天赐公司用电报装后,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报装流程,效率让来自发达省份的老板都侧目;供电局员工如何定期义诊,一个电话,就会从离此10公里的地方赶来,忙完了连水都不喝一口……

目前,天赐公司的产品进入了全国1200家超市,销售网络延伸到欧美,成了全县茶叶企业的领头羊。正安供电局局长李兴强表示,服务茶场是该局支持地方工业发展的表现,“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记者离开茶场时,大雨初歇。绿色连绵的茶木散发淡淡清香,弥漫着白色云雾,其间矗立的电杆衍生出绵绵银线,与这一片青白交织在一起,给老知青们带来新的希望。他们的生活,刚刚开始。

作者: 段康 雷波 李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正安供电局查看更多>低压线路查看更多>调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