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火电亏损下如何实现逆势大赚!

2012-10-10 10:5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热电电煤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火电业务普遍亏损的行业背景下,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电公司)逆势而动,2009年实现利润3.67亿元、2010年实现利润3.13亿元、2011年实现利润1.7759亿元、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0316亿元。

据了解,该电厂积极开展电、煤、水、灰、汽、土地等资源的经营和综合利用,成立了供热、燃料、海运等多家全资子公司,并通过收购码头、参股风电项目等举措,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近日,记者专访了天电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赵正林。

实施供热改造带来良好收益

记者:机组供热改造为电厂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天电公司当时为什么会有供热改造的想法?

赵正林:2007年天电公司为申报“上大压小”项目,需要部分替代容量,适逢南通市为推进“节能减排”,欲关停市内三座小热电企业。得到这一信息,天电向南通市政府提出对厂内两台33万机组实施供热改造、化水增容技术改造,建设相应热网管线,关停并替代南通江山农化热电、南通热电有限公司及南通宏达热电有限公司等三家小热电企业共计5.4万千瓦的小机组,对南通市西城区实施集中供热的申请。

获得南通市政府的批准后,天电公司的相关改造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同年12月完成2台33万机组的供热技术改造,2009年1月完成了化水增容改造,2009年1月和12月分别完成主管网与三家小热电企业管网的联通运行,实现了供热改造。

记者:供热量对于热电企业来讲是关键所在,目前电厂的供热情况如何?

赵正林:目前电厂的最远供热距离为21公里(突破了传统的管网供热半经6公里瓶颈),压降约为0.03MPa/km,温降5.7℃/km,各项参数均能满足热用户的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运营,供热改造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目前,热用户达到130家,母管供热流量高峰时段可达到140-150吨/小时,年可完成对外供热80多万吨,这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与此同时,供热改造对企业以及南通市的节能减排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万吨,占南通市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0%;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00吨,占南通市区“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的37%。

扩展码头业务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沿江或者沿海的电厂在煤炭运输方面有其一定的优势,天电公司有自己的码头,沿江的优势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电厂在码头利用方面有何举措?

赵正林:目前电厂拥有的通吕码头总长345米,包括3.5万吨级、4000吨级散货泊位各一个(码头水工结构均按靠泊5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

2004年,南通市政府为配合中远川崎扩建工程,要求与天电相邻的华能南通电厂腾出其姚港煤码头,并同意华能南通电厂在横港沙建设直接输煤码头作为置换,该码头的建设直接影响到运送煤炭的万吨级以上海轮直航天电公司码头,使燃料运输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补偿,南通市政府将通吕码头出让给天电经营。该码头位于长江南通河段天生港水道下段北侧,通沙汽渡至通吕运河岸段之间,隔河与下游南通港区相望。接手码头后,天电公司一方面利用其中转电煤至本企业;一方面利用码头和堆场的优势,积极开展煤炭的筛分中转业务。2010年,通过对煤炭筛分设备实施改造,吸引产煤集团来通吕码头进行煤炭筛分中转,并与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了双方共赢。

2010年,通吕码头接卸海轮209条,完成接卸量450万吨,完成煤炭筛分量106万吨,末煤进厂量69.48万吨,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记者:如果说码头是天电公司产业链的上游的盈利点的话,那么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副产品的利用,可以说是产业链末端的盈利点。电厂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怎么展开的?

赵正林:近年来,天电公司坚持走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对粉煤灰、粗渣和脱硫石膏等实施综合利用,将其作为资源性商品销售给有关生产厂家或经营客户用于烧结砖,制作筑路材料、混凝土和砂浆材料、水泥混合材料等。每年四季度,都要通过招标方式与生产厂家或经营客户签订第二年的全年销售合同,按照招标价格将全部粉煤灰、粗渣和脱硫石膏提前对外销售,从而既避免了灰、硫等固态物对环境的污染,又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记者:经济效益具体如何?

赵正林:2010年,公司累计销售粉煤灰(渣)35.17万吨,销售脱硫石膏7.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目前,还打算对粉煤灰、粗渣和脱硫石膏作进一步的研发,采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综合经营效益。

合理控制燃料成本

记者:电煤是所有火电企业成本的最大来源,在成本控制方面,电厂也应该会主要往电煤方面使劲。我们了解到天电公司的合同煤比例是极高的,这对电厂来讲成本压力要相对小一些。但对电厂来讲,市场煤仍是煤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天电公司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赵正林:目前,企业全年用煤量约200万吨,来煤主要是中煤、神华计划内的重点电煤和市场采购(约占电厂用煤量的60%)。电厂在市场采购方面是以褐煤等低热值煤炭为主。

为降低燃料成本,电厂把储备煤炭作为一种经营手段进行了尝试,密切关注燃料及海运市场变化,每周召开燃料定价会议,科学分析预测煤炭价格走势,及时对煤价运价升降行情作出判断,从而把握采购节奏,利用煤价、运价较低的有利时机,及时加大储煤力度。同时,还积极做好经济煤掺烧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掺烧课题研讨,科学指导经济煤的采购、接卸、堆放、掺配全方位工作,去年累计掺烧经济煤60万吨。

为确保煤炭运输,降低煤炭运价,企业筹集资金自建了一艘3.5万吨级海轮,并成立了全资的海运子公司,对其进行经营。该艘海轮于2010年11月完成了首航,这有力地保证了运力的需要,又为控制煤炭采购成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涉猎新能源

记者:我们了解到天电公司在新能源方面也已有所参与。电厂这方面的效益如何?

赵正林:近年来,天电公司在加强主营火电业务的同时,积极参与新能源项目,认真开展了风电投资的效益评估,与龙源电力集团合作开展了风电项目。密切关注风电项目建设、运行、效益走势,适时增加投资,先后投资数亿元参股,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