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专家建议谨慎看待火电投资下滑

2012-10-17 09:2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火电项目火电机组火电投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方预警火电投资下滑

下半年来,有关火电投资下滑的预警逐渐增多。从印度在7月底发生大停电事件,至10月以来,火电建设不足导致供应短缺,并诱发更大电网安全问题的讨论达到高潮,多方不断发出火电投资减缓预警。

早在6月13日,国家能源局在2012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上首次表示,需高度重视我国火电建设投资放缓问题。并指出“这样的趋势会影响到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不能等到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候再去搞建设,一定要保持比较稳定的电力建设规模。 ”6月27日,国家电监会公布《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1)》显示,2011年全国火电投资跌幅高达26%。随后,媒体关于“火电投资六年连跌传递危险信号”的报道被广泛转载。

从数据上看,火电投资下滑的确值得警惕。中电联、电监会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火电项目完成投资为2271亿元,2008年为1737亿元,2009年为1544亿元,2010年为1426亿元,2011年为1054亿元,而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1-4月,火电项目完成投资仅2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3%。已核准项目有三分之一建设进度滞后,新投产容量大幅下滑;目前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火电项目规模达到1.2亿千瓦,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但其中55%的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已超过20个月,迟迟不能具备核准条件。

对该现象的成因,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用地方和企业“争路条积极,推进前期工作放缓;争核准积极,开工建设放缓”来总结。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已经召集五大发电集团等开会研究加强火电建设投资,并请环保、国土等部门给予支持。

专家:火电投资未“过冷”?

然而,尽管火电投资出现明显下降,但对于这种下降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必要立即加强火电投资,专家给出了不同说法。

“今年迎峰度夏对电力缺口的预计是1800万千瓦。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实际缺口应该远小于这个数。即使缺口达到1800万千瓦,也是非常小的,甚至不能称为‘缺口’。我们有10亿装机,缺口不到1/50,这1/50,无论是通过错峰用电,还是通过需求侧管理,应该说都是很容易弥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再者,从发电小时数仍没有到达较高位置看,我国目前的火电装机已经体现‘适度超前’。从目前的供求形势来看,强调加强火电投资可能为时过早。”

记者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获悉,2010年、2011年我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5031小时和5294小时,远低于2006年和2007年的5612小时和5344小时。

而随着迎峰度夏工作的推进和上半年供/用电数据的到位,多位专家表示,加强火电建设投资的迫切性已经削弱。7月3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全年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5.5%,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同时,受工业用电量增速回落影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能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再次低于1,长达十二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2%的高增长周期结束。

一位来自中电联资深电力专家对记者表示,此前,去年底今年初,中电联、国家电网等单位曾依据8.6%的电力消费复合增速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3万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的预计则在6.4万亿千瓦时,但是,如果根据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十二五”期间GDP增速7.5%的预期,以及2012年上半年实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5.5%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增速将不超过7.5%,这也将把“十二五”末的全社会用电量拉低到6万亿千瓦时。“不要小看这0.4万亿千瓦时,这等于少了8000万千瓦的火电需求,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平均到每年至少可以少建1500万千瓦火电装机。从2012年上半年的情况看,用电量增速持续走低的可能性的确较大。因此我也认为,火电投资下降,的确需要引起重视,但是是不是需要马上增加投资,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

“企业观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未来的需求不很看好。”中电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沙亦强如是对本报记者表示。

同时,有专家提醒,“十二五”期间,我国也将集中投产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对火电项目将起到一定替代作用。

体制改革或为关键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对记者表示,电力企业活跃在电力企业生产第一线,从微观的角度体察经济的寒暖,做出缩减投资的决定,一定有其道理;而国家能源局对能源供应形势掌握着详实资料,从宏观的角度对投资形势做出分析,一定有其依据。但是目前双方的思路出现悖离,体现我国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的运行机制存在内在缺陷。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的,火电机组一年可以发电6000多小时,往往只给4000~5000小时。对这部分计划内电量,电网企业按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进行收购,计划外电量则降价收购。当电煤价格大幅上涨时,火电厂超计划发电甚至造成亏损。越是煤电矛盾突出的时候,企业的发电积极性越低。在全国发电能力充裕的情况下,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煤电矛盾周期性发作,从而导致“电荒”。范必建议,应尽快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预计改革后,发电企业的售电价格会有所上升,工商企业的用电价格会有所下降,煤电矛盾逐步得到化解,多种所有制企业将扩大对电力的投资。在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稳增长的作用,从而起到一举多赢的效果。

而周大地则认为,目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搞好规划,提高投资效益,防止盲目竞争,防止产能过大过快地扩张。要形成全局的优化方案、行业性的规划,以及对经济效益的有效考核。

“应该看到火电投资下降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我们需要的是釜底抽薪,而不是扬汤止沸。”一位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项目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火电投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