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十八大】我国电力能源设备十年“新”纪录

2012-11-07 10:1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炭风电十八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2年8月,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开幕。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此次博览会是继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北京“高新周”和陕西“农博会”后的第五个国家级经贸博览会,也是我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的专业展会。一大批重大能源装备亮相此次展会。

2003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重大决策。煤炭机械装备迎来新世纪的第一个黄金周期。

2005年,国内企业研发生产出第一台高端液压支架,打破了国际煤机企业对我国高端液压支架市场的垄断,从此改变了国内煤炭企业从国外进口液压支架的历史。

2007年7月,国家核电与西屋联合体签订“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设备采购和技术转让”等合同,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

2008年12月,“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试投运,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该线路是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2009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项目现场检查和总结验收情况报告》指出,经过3年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一批重大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完成主要考核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2009年9月,风电设备及多晶硅生产方面产能过剩的问题浮出水面,一时引起多方关注和争议。

2009年10月,国内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换热面积最大的管壳式换热器——镇海循环气冷却器在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长期对大型换热器的垄断格局,为实现大型换热器国产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成为重点培育和发展产业之一。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全球核电陷入低谷。受此影响,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遭遇“订单荒”。

201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这一首部能源科技专项规划,确定了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新能源等四大重点技术领域,全面部署建设“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2012年1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公布,“十一五”期间,国内企业装备制造的在“重”、“大”、“长”、“厚”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2012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2012年5月,工信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高端装备的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012年5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六项“世界首次”先进技术的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东部深水海域成功开钻,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2年5月,三峡电站32台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目标全面实现。依托三峡工程,我国水电装备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跨越了与国外先进企业数十年的差距,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