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技术正文

远景能源低风速机组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图)

2012-11-21 13:25来源:中国能源报 陆宇关键词:风电项目风电机组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15日召开的北京风能大会上,远景能源的低风速风电机组在历经安徽来安风电场的考验后,正式亮相,结束了低风速欠缺开发价值的历史。

过去几年,“三北”、东南沿海等高风速地区的装机容量支撑了中国风电爆发式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并网瓶颈严重制约了中国风电健康持续发展,限电、弃风依旧是风电行业无解的难题,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困境恐怕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而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域60%的低风速地区,却因为没有一款能让开发商在低风速区域赚钱的风电机组产品,被一些开发商定论为“缺乏开发价值”。

2011年11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在目前大基地风电建设之外,未来国家将支持在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

在此背景下,2012年4月30日,远景能源全球首台1.5兆瓦 93米大叶轮低风速智能风机在安徽来安风场并网发电,将风机适用风速降到5.5米/秒,让约占30%的超低风速资源也具有开发价值,这是继2009年10月远景能源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87米风轮低风速智能风机以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

远景能源这两款低风速智能风机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中国风能开发利用的格局,结束了低风速地区无法开发风电的历史,也积极影响了中国风电的开发风向。

凭借在低风速智能风机领域多年的技术攻关以及低风速风场“一手数据”积累和风场工程运行经验,远景能源已经完成了低风速智能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 并在动态最优发电量捕获算法、最优桨距角自适应学习算法、叶片气动优化、电气传动链技术、多变量控制、风电场协同控制等10多项专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支撑了远景低风速机组的发电性能的不断提升,也使得远景低风速风场设计专有知识和经验给我国低风速风场创造更多能效。

洞见低风速领域商机

2009年,正是中国风电在高风速地区“大干快上”的一年,而远景能源基于对于整个风电行业大势的洞察和风电并网瓶颈的预判,将低风速领域列为市场拓展的重点。

远景能源总经理张雷告诉记者:“此种动向是从质疑‘低风速区域没有开发价值’的定论开始的。”

开发和利用低风速资源必须解决“三大挑战”,一是低风速区域风力稀薄,现有风机技术难以捕捉;二是低风速区域的机组若要达到与高风速区域机组同等的功率输出,就必须加大叶片以便捕获更多的风能,这将直接导致度电成本的增加;三是低风速风场的微观选址要求很高,一般风电企业不具备低风速风场设计能力。

正是这些挑战,让远景能源洞见了低风速领域的商机,越发坚定了在这一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的信念。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低风速机组技术上取得有效突破,真正能够设计出一款融合国际智慧而又适合中国低风速区域的智能风机产品。

于是,一个由远景丹麦全球创新中心的顶级技术专家和中国研发中心的资深产品开发专家所组成的国际研发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2009年10月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87米风轮低风速机组,相对于传统的1.5兆瓦82米风轮机组,在成本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款低风速机组可以有效增加发电量7%-11%,这令业界为之一振。“在低风速区域也可以赚钱,风电并网也不是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的风机。”国电龙源率先订购这款低风速机组,在安徽来安建设了我国首个低风速风场。

挑战仍在持续,远景能源国际研发团队向超低风速风机技术领域挺进,并再次取得突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项目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