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市场正文

图文盘点:中外“斗法”PLC 半世纪“纷争”揭秘

2013-01-25 16:32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关键词:PLC工控系统自动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根据市场形势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多品种、小批量、不断翻新汽车品牌型号”的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决策,依靠原有的工业控制装置显然不行,而必须有一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它可以随着生产品种的改变,灵活方便地改变控制方案以满足对控制的不同要求。

1969年,著名的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GM的功能要求,研制出了这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并在GM公司的一条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首次运行取得成功。由于这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编程改变控制方案这一特点,以及专门用于逻辑控制的情况,人们称这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

从1968年到现在,PLC经历了四次换代:

第一代PLC大多用一位机开发,用磁芯存储器存储,只有逻辑控制功能。

第二代PLC产品中存储器换成了8位微处理器及半导体,PLC产品开始系列化。

随着高性能微处理器及位片式CPU在PLC中大量使用,第三代PLC产品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促使它向多功能及联网通信方向发展。

第四代PLC产品不仅全面使用16位、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高性能位片式微处理器,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CPU等高级CPU,而且在一台PLC中配置多个处理器,进行多通道处理。同时大量内含微处理器的智能模板的出现,使得第四代PLC产品成为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过程控制功能、运动控制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联网通信功能的真正名符其实的多功能控制器。同一时期,由PLC组成的PLC网络也得到飞速发展。

PLC与PLC网络成为工厂企业中首选的工业控制装置,由PLC组成的多级分布式PLC网络成为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们高度评价PLC及其网络的重要性,认为它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