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报道正文

吉林弃风调查

2013-05-10 11:37来源:能源关键词:弃风风机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沉浮在弃风限电中的吉林风电举步维艰。

它的出路在何方?

从长春出发,沿302国道一路向西,穿过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便可进入白城地区。在星星点点的“磕头机”身后,印有中国国电、中广核等标识的风机清晰可见。目前,整个白城地区聚集了来自5大电力集团,中广核等央企,以及华锐风电、三一电气等大型民营企业。按照白城市的规划,其风电装机容量将占吉林省总规划装机容量的70%以上。

位于吉林西北部的白城,与内蒙古、黑龙江交界,素以多风著称。早在2009年初,长沙中南勘测设计院对白城进行实地勘测,确定当地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丰富的风资源让该区域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通辽等地,被确定为全国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白城风大时常扬起漫天尘土,让人印象深刻。多年前,当地人称“吴大舌头”的军阀吴俊升,就曾对部下戏言“一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正因白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仅让它成为军阀必争之地,也让它成了风电企业们眼中的风水宝地。

然而,随着白城地区风电企业的大批入驻,在冬季供暖高峰期电网调度资源紧张,这块风水宝地很快也成了全国弃风限电的重灾区。此前,中国风能协会公布,2012年中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史无前例。弃风限电所导致的大面积亏损,也致使不少风电企业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风电过山车

两年前,吉林省风电基地启动暨安白景观带新艾里风电场奠基仪式在白城的大安市举行。按照规划该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1709万千瓦,占吉林省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华能、国电等6大电力央企全都进驻白城。

而计划投资80亿的安白风电景观带工程,沿路将开发建设新艾里、来福、红岗子、舍力、乐胜5个景观风电场,装机总量75万千瓦。当地媒体称赞,吉林西部不久将形成壮观的“风电长廊”。

事实上,在国家提出打造若干“风电三峡”的呼声下,吉林省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风电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要把以白城市通榆县为核心的吉林西部地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和全省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从那时起,一股风电建设旋风就在吉林西部的白城不断刮起。

好景不长。无论是景观工程,还是发展清洁风能的战略,吉林都难以回避风电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这个不争的事实。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下发的文件显示,2012年东北四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全部走低。其中,吉林最低为1420小时,同比减少190小时,与4年前相比则下降了743小时。毫无疑问,吉林已成为风电弃风限电的“重灾区”。

记者在白城洮北区青山镇的一处风电场了解到,弃风限电让工作在这里员工有些难过。当皮卡车在开阔的荒原上来回颠簸时,司机小李开始抱怨,“我们这里100多台风机,有时一天损失150万千瓦时,按每度5毛钱计算,一天75万就没有了。”

企业遭受损失让小李同样担心自己的收入。而担心收入的不仅是员工,还有企业对业绩的考量。“三北地区限电严重,大多风电项目难以盈利。”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长军此前曾公开表示,2012年龙源电力限电量达到26亿度,损失了13亿元的利润。按照资源情况来看,我国的风电分4个区域,实行0.51元到0.62元不等的4个电价,这种电价下,每年实现2000-2200小时满负荷发电,才能实现10%的盈利。一旦弃风限电,就难以满足发电负荷。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有的地方弃风达到40-50%,平均达到了20-30%,盈利肯定是不可能的。而按照他的估计,去年整个风电行业的盈利水平不会很高,几乎是处于亏损的边缘。

弃风限电导致的问题,也引发了连锁效应。在记者途经之处,看到无论是国电风场旁边摆放的大批尚未安装的塔筒,还是中材科技(002080,股吧)年产500套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的厂区,甚至声称在白城投资5个亿设厂的华锐风电,都异常寥落冷清。

据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风电工程部副主任李钦伟透露,投资100亿元的三一通榆风电产业园项目,坐落在白城市通榆经济开发区。该项目涵盖了风机整机、叶片、塔筒等各主要生产领域,并根据需要适时拓展风电综合服务及其他投资领域。其致力于把通榆建设成全国规模较大的风电产业化基地,成为覆盖整个东北、蒙东和华北部分地区的风电装备加工制造中心。

“高峰的时候,这里有3000多人在工作,如今只剩下10多个人在看设备。”他介绍说。弃风限电无论是对风电开发商,还是风机制造商其冲击已不言而喻。

被挤占的电量

4月中旬的长春,街道的胡同里依然留着厚厚的残雪。就在记者前往白城,途经松原地界时,车窗外仍旧飘起了雪花。

吉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一般从当年10月到来年4月,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多度。供暖自然成了当地的头等大事。在白城当地供暖期一般都在170天左右。

冬季是风电最好的时候,“三北”地区又恰逢供暖期,而当地以火电为主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2%,此时由于供热机组比重大,基本没有调峰能力。与世界几大风电国相比,2%的调峰能力确实较低。在全球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几个国家中,西班牙的快速调峰电源比重达到34%,是风电的1.7倍;美国高达47%,是风电的13倍。

也就是说,北方风资源相对集中在冬季夜间时段,而这时正是用电负荷的低谷时段和取暖供热的高峰时段。为了满足建筑取暖供热需要,热电联产机组需优先运行,几乎把电力负荷的空间全部占去了,风电机组被迫弃风停运。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吉林省电网直调装机容量为1932万千瓦,其中供热机组为1278万千瓦,最大用电负荷为875万千瓦,最小用电负荷仅为397万千瓦,在用电低谷时段根本没有风电的运行空间,致使全省风电运行只有1420小时,1/3的电量被白白弃掉。

在这种情况下,为减少弃风限电只能通过压减火电负荷来实现。在秦海岩看来,此前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节能调度办法》规定是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如果遇到这种冲突理应先停火电,后停风电这种可再生能源,但现实的局面是,风电必须给火电调峰让路。

秦海岩说,现在常以取暖需要保障火电发电为由,限制风电发电的做法,实际是利益问题。如今东北一些地方在搞风火交易,只要风电愿意发电利润与火电分成,火电可以让渡一部分发电份额。如果再不落实《可再生能源法》里规定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的电量”解决风电弃风限电,风电企业将面临很大问题。

目前,北方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约90亿平方米,其中70%采用集中供热方式采暖,其余为分散采暖或无采暖设施。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一半由热电联产方式提供,另一半由燃煤、燃气锅炉提供,每年建筑取暖的煤炭消费量约1.6亿吨标煤。此外,广大农村地区冬季采暖的能源消费量也很大,很多地方也以燃煤为主,而且效率更低,污染物排放更多。

吉林白城为确保居民供暖,当地的火电厂仍旧需要从周边省区运煤。而远在300多公里外的霍林河煤矿则是煤炭的主要来源地。“一边是大量的清洁能源风电白白浪费,一边是满足燃煤机组发电供热消耗煤炭,这是既矛盾又无奈的事情。”当地人士感慨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