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环保产业为何老是长不大?

2013-06-20 13:37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立法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节能环保产业被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它能不能当此大任?反向思考,产业之所以新兴,就是因为其尚处于幼稚期但拥有较广阔的潜在市场;产业之所以需要振兴,是因为还很弱小,不成规模,甚至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让我们褪去层层光环,审视真实的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着环保产业,目前形成了公众、政府、环保服务企业这一利益-责任-服务链条(大气治理产业机理机制有所不同),即公众是需求和受益主体,政府是责任主体,环保服务企业是服务主体。公众向政府缴纳环保公用事业费用,政府提供环保公共品。

此外,环保服务主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单位,以及以特许经营制提供环保服务的私营环保服务商,政府采购服务主体服务,并对其进行监督进而支付费用。这个关系链条当中,最弱的一个环节是:公众无法对服务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并无法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也无选择权;服务企业对公众则属间接责任,在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也缺乏对公众切实负责的积极性。

由上述机理出发,我们来分析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政绩考核机制有啥缺陷?

顶层设计并不缺乏,但未抓住核心,症结在政绩考核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来,国家在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及产业规划,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路线图,出台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为治国之本,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已然被提升到至高高度。

可以说,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的障碍已然破除,但跟中国所有的问题一样,政策都面临执行的问题,而地方层面执行的核心要素在于政治激励。多年来,“GDP主义”、“地方经济锦标赛”大行其道,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让位于此,核心就在于政治评价体系,在于考核机制,经济发展的“畸形”权重阻碍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阻碍生态环境建设进展的根本要素。

由于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扭曲,地方政府缺乏政治激励,导致了其对于环保公共服务缺乏持续的监管和切实的投入,阻断了真实环保需求的顺利释放,严重影响环保市场的稳定化和扩大化,也导致了在没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研发,影响了企业创新和稳健成长的积极性。

再回顾环保企业的甲方——政府、园区、排污企业,前两个市场都受制于政府关注和投入,后者更需要政府切实的监管,市场也才能释放。

产业发展为何碎片化?

无法实现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对内“御敌”不足,对外出击乏力

要素制约、地方割据,使得环保产业呈现原子化,无法实现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小而散,缺少领军的环保企业,对内“御敌”不足,对外出击乏力。

一方面由于水、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的广泛性和难以可量性,另一方面由于环保治理管理权在地方的地域区隔性,使得环保市场无法像油气产业一样形成全国市场,导致了区域保护主义,阻碍了环保企业的区域扩张,使得产业呈现原子化的状态。

企业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不仅使大、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分工效益,而且还引发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之间争夺原材料和市场的行为,产品效益实现日益困难,其结果既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又抑制了企业采取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国内无法应对上游国际巨头的挑战,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自身能力而无法实现国际布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产业查看更多>环保立法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