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新疆煤化工面临“圈而不建”难题

2013-07-16 10:13来源:中国企业报关键词:煤化工煤炭企业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了“千百亿工程”规划,计划从2013年起到2017年底重点培育出8个超千亿元产业:石油石化、煤化工、有色、电力、钢铁、装备制造、建材、特色轻工。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奠基的多,真正投产运营的少。”在新疆从事钢铁生意的许先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开工建设的项目并不多。”

许先生透露,新疆这两年钢材积压都很严重。“奠基登报的项目很多,但是真正开工建设的却不多,如果真有数千亿的大项目投资,那么肯定有大批的钢材需求,但根本没有”。

“雷声大雨点小”

今天的新疆已经是中国煤化工、煤制气项目的主要聚集地。

这一形成始于2005年7月,新疆召开第一次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明确释放了加快新疆煤炭开发的信号。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把新疆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资源转化产业基地。而2010年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则无疑加剧了这股淘金热的速度。

随着上述两大战略的提出,央企、国企和民企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新疆淘金洪流,将新疆天山北麓的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炭集聚区瓜分得所剩无几。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疆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2%左右。

不过在新疆,众多煤化工大项目的“圈而不建”早已不是秘密。

因此,新疆地方政府早在2011年10月,就专门出台《自治区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简称《规定》),该《规定》叫停区内煤炭资源“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行为,全面清理资源闲置等现象。其中,对“圈而不探”的企业,要求核查区域内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及勘查、开发利用情况,并提出调整意见。对“探而不采”的企业,一年内未开工建设,按自动放弃采矿权处理。

“尽管如此,政府也还是很被动,如果我们去询问企业为何圈而不建时,对方会说,这已经是我们企业的资产了,我们有权决定何时开工建设。”一位曾处理过相关事务的政府工作人员说。

煤化工身后的煤资源

按照新疆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一旦煤制气项目获准启动,项目业主将有偿获得数量庞大的煤炭资源作为项目配套资源。“项目背后的煤炭资源才是正菜,也是他们(企业)的主要目标”。

记者了解到,如果在内蒙古、山西等地,民营企业如果想获得煤炭勘探开采的权力,必须花费每吨数十元,甚至近百元的“转让费”。

上述政府工作人员透露,尽管在经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煤化工项目步履艰难,煤化工企业普遍亏损,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实际上多是看中为项目配套的煤炭资源”。

据了解,来疆投资煤炭产业的企业为了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不论央企还是民企,大多宣称要在这里建设煤化工项目,计划将当地煤炭经过深加工后,转化为甲醇、二甲醚等化工品和成品油、LNG等能源。

“中央、民营企业来都是盯着资源,没资源都不会来。因为一旦获得国家发改委煤制气项目的"路条",就可以获得数量庞大的配套煤炭资源。”该工作人员说:“除此之外,通过煤炭资源,这些民企还将能介入到发电、LNG生产和市场分销等过去被视作央企根据地的领域。企业则从一开始,就站在自己的角度,煤化工成不成,也先圈煤炭资源,资源在手单个项目的风险并不高。”

鲁能集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