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新产品新技术正文

节能绿色创新产品在粤“争宠斗技”

2013-11-13 16:25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关键词:节能绿色技术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8日-11日在穗举行,世界各国代表带着先进的节能绿色技术亮相广州,旨在以此搭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平台,专家认为,解决融资难问题是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节能绿色创新产品在粤“争宠斗技”

记者在2013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上采访了解到,各种绿色节能创新技术产品跨越国界齐聚广州,纷纷亮相展会,吸引投资者眼球,“争宠斗技”。

新加坡外商独资的捷运环保材料创立人及执行主席王德善告诉记者,其最新创新产品捷运绿色托盘及包装材料,95%的原材料来自农林业废弃物,相对传统木托盘,成本降低了30%、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有效防止虫害并避免熏蒸等工序,不仅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入。除现场展出的托盘外,他还将该技术用于家私、办公领域的创新产品。

王德善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他预计明年每月生产托盘的数量从现在的20万个提高至100万个,3-4年内在中国大陆将开设4-5个分厂。目前80%的产品销往欧美等地,20%在中国大陆销售。

在以色列展区,中国华贸投资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高级经理赵丽婷表示,公司带来了无硫荔枝处理技术、离子技术、热渗锌技术等7项国内稀缺绿色节能创新技术。特别是以色列的聚合物具有抗干旱、无需养料、绿色节能等特征。记者看到洽谈项目的投资人几乎坐满展区,其中一位来自郑州的节能服务公司总经理正在争分夺秒地咨询以色列LED创新技术。

提高能效对于中国非常关键

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世界绿色节能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能效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提高能效对于中国尤为关键。

“提高能效对于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世界银行副行长AxelvanTrotsenburg在展会期间举行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和能效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发展速度快,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减缓气候变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提高能效对于中国的低碳发展、节能影响作用很大。提高能效也是世界银行项目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支持了很多类似这种事业性的项目,都是在发展中国家,而且愿意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支持,还有长期的提高能效的投资。”

中国要完成既定减排目标也需要提高能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家荣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长期能源需求仍将不断增加,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到“十二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16%,碳排放度强度下降17%的目标,要完成上述目标需实现节能6.7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近15亿吨,任务重大,提高能效有助于减轻压力。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与去年同期持平,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为3.6%,但全年节能形势不容乐观,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3.7%以上的节能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前两年目标完成不理想,就把很多任务压到后三年。”

解决融资难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解决融资难问题是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高能效的重要举措。谢极表示,自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共执行了三个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和世界银行转贷资金的项目。其中,三期为中国节能融资项目,重点在银行支持下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融资问题,通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1350万美元赠款和世界银行转贷资金4亿美元,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利用世行转贷资金和配套资金对工业及建筑领域节能项目进行贷款,推动项目实施银行进行节能融资机制、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赵家荣建议加大能效融资支持。“希望世界银行加大对中国能效融资的投入,一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能力,缓解中国在推进节能减排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法国开发署(ADF)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潘梦虹也表示,法国进入中国10年来与中国财政部合作,有20个项目,总融资承诺是10.3亿欧元,通过提供绿色信贷和长期主权贷款,加强在能效领域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合作。

在能效合作方面,赵家荣认为,发展改革委应与世界银行加强能效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设计新的能源合作项目,推动中国节能人才队伍培养、节能市场化机制创新、节能量交易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绿色技术查看更多>低碳技术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