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市场正文

有“回报”的环保更有吸引力

2013-12-10 13:13来源:齐鲁晚报关键词:齐鲁环保世纪行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在“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中,笔者获悉了这样一件事:65岁的企业家颜景江将自己办公司积攒的1.8亿元投入到邹平县嘉业生态园建设。经过10年的努力,3600亩荒山成了秀美的生态园,被水利部授予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被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颜景江说,做企业要有责任心,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感恩行为。他的努力把荒山秃岭变成了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周边的地下水位回升了十多米,3600亩生态园年可产生氧气4万6千多吨。省环保厅有关人士表示,生态园的生态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用它投资的十倍也换不来。

在为这位企业家叫好的同时,反思也随之而来。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颜景江们无私的善举,更多的是要塑造可复制可移植的模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环保并非仅靠呼吁或是提高意识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环保投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可持续投入,光靠慈善是不行的,必须有后劲。如果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就是“缘木求鱼”,就像颜景江说的那样,“不能光从家里拿钱”。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能够“赚钱”的环保工程,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就拿颜景江的生态园来说,至今未有收益的情况,多少有些尴尬。现在,他聘请了国内顶尖的旅游生态设计团队,十年埋头种树的他,希望通过生态旅游为嘉业生态园找到发展的后劲。而他所在的邹平县西董街道,则计划把当地的10个生态园组合起来,通过生态旅游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有了经济上的收益,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环保事业中,而这种企业自筹、社会募集的方式,还能够有效地突破政府环保资金不足的瓶颈。

如果说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缘木求鱼”,那么脱离环保发展经济就是“竭泽而渔”。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找到一条能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道路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环保工作的有力助推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齐鲁环保世纪行查看更多>环境效益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