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评论正文

环保产业做不大根源在非市场化

2014-03-04 09:09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陶炜关键词:国电清新脱硫脱硝污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保股股价不断走高,但那些环保公司面对的却并非坦途。在上周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办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国电清新董事长张开元表示,面对几大发电集团将业务都交给自己旗下公司的现状,市场竞争无从谈起。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则称,水务交给一些体内循环的公司来做,导致价格比市场价贵出好几倍。

环保领域的非市场化现象

尽管环保问题在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被人们谈论,但环保推进的进度并不让人满意。

根据环境商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以上,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据2010年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全国18个重点流域工业园区调查结果,18家工业园区中具备污染治理设施的有13家,但这些污染治理设施或闲置不用或间歇运行,形同虚设,完全实现不了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从近期环保部组织的暗访、突击检查的结果来看,脱硫设施不运行的环境违法问题也比较普遍。

在环保企业家们看来,这一问题方面是监管不严、处罚太轻导致;另一方面,则是环保领域内的非市场化现象非常普遍,阻碍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五大发电集团占了国内大部分的发电总量,而他们的脱硫脱硝业务通常是交给自己成立的公司来完成。根据规定,相关业务必须用招标的方式来完成,那他们就把兄弟集团的相关公司拉过来帮忙投下标,走完程序。我们这种专业化的环保公司所面临的不是怎样竞争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法竞争。”张开元称。他表示,那些发电集团自己下属的环保企业,名义上也是第三方,实际上就是体内循环,既不利于环保质量的提升,也没有什么自我升级技术的动力。

文一波也有类似的感触。他认为,目前有很多自来水公司在涉足污水处理的领域,但这一类公司既阻碍了市场竞争,又抬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有些地方,如果让我们来做自来水污水处理和供应,能做到六七毛钱一度水,但交给这些公司的结果,通常是几块钱一度水。自来水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成本定价,而是根据相关方面需要定价,尤其是那些把自来水做成融资平台中产品的地方。”他说。

力推第三方治理模式

为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环保企业家们在这次会上公开了准备通过相关途径提交今年“两会”的提案《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建议包括: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政府制定工业污染治理门槛价格、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机构和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在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部分,他们建议国家从排污收费、专项污染治理资金、国有资产拍卖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每个基金分别500亿元规模。采取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将优先贷款给实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业或环保企业。

建议还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业,依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按照行业污染治理的平均成本和运营企业的合理利润水平,由政府制定工业污染治理的门槛价格,一方面可以保证污染达标排放,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预防市场低价恶性竞争。此外,商会还提出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机构,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建议,共同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电清新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