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企业正文

核电企业强强联手创造中国芯

2014-04-16 13:36来源:《企业观察报》-刘青山 于丽银关键词:华龙一号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科技创新领域,同业之间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在关键技术环节尤其如此。不过,“华龙一号”是个例外——“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中广核两家央企联手推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双方联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核电市场分一杯羹。

今年两会期间,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热点,包括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资委副主任金阳在内的1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支持“华龙一号”走出去,实现核电强国梦。

从竞争到合作

与不少行业一样,中国核电产业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前行的,缺乏一个清晰的顶层规划。

目前,中国共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核技公司三家核电开发主体。除中核集团在多年发展中自主探索的技术路径外,还分别从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进了多种技术路径。

多家竞争主体共存,在促进技术提升、改进的同时,也为中国核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一定制约。据了解,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因为彼此不够团结而被各个击破的沉痛教训。这也导致了比中国核电产业起步更晚的韩国、日本正在赶超中国核电出口的现象。

而对于中国而言,核电走出去意义重大。“一台百万千瓦机组的造价约为200亿元,其中有一半是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认为,核电出口不仅能带动自身,还能带动整个制造业。正因为如此,2013年起,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开始向有关国家推荐我国的核电技术。

2013年4月,在国家能源局推动下,中核集团联手中广核集团,共同研发了“华龙一号”。按照孙勤的说法,“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核工业巨头,要想‘与狼共舞’,就需要兄弟企业联合起来‘走西口’。与其给外国人当伙计,不如我们中国人自己牵头干。”

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介绍,“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合作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堆芯选用的是中核集团ACP1000技术的177堆芯,核燃料采用中核集团开发的CF自主品牌。

孙勤表示,两家集团在技术融合上达成了共识:中国核电走出去就是用“华龙”一个声音说话,在保证安全性、先进性的基础上,一些辅助系统可以有差异,面对不同用户允许不同的选择。“我举个例子,同一款汽车可能会有手动挡的,也会有自动挡的。‘华龙一号’的变化比这个还小。”

合作不仅在产品本身。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核集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燃料生产、乏燃料处理等环节是中广核所不具备的。孙勤表示,合作之后,这些产品和服务将向中广核全面开放。

难得中国芯

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是困扰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多年前,中核集团曾向巴基斯坦出口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核电设备。此后,由于在百万千瓦装备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只能傍着西方国家,不仅要缴纳昂贵的许可费用,还处处受人制约。

对此,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2013年两会期间表示:“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出口、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核电技术品牌是核电强国的重要标志。”当时他感慨地说,目前中国仅是一个核电大国而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中核集团查看更多>中广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