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给重金属划一条科学的“红线”

2014-04-21 09:08来源:科技日报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环境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注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等化学元素在自然界本来就微量存在,人类活动会增加这些元素在土壤、大气及水中的含量,当这些重金属元素富集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重金属带来的环境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年共发生41起与健康损害相关较大的环境事件,其中重金属占了22起。

这种状况下如何能准确判断某一区域是否有重金属伤人的风险,就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采访中,几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风险评价研究做得还不够。

现有标准存在不科学因素

2009年,陕西凤翔县的铅污染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当地环保部门的权威发布让人匪夷所思:一方面认定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另一方面认定该公司废水、废气、固水淬渣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周边土壤铅含量也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排污达标”为何“血铅超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胡建英非常关注这一事件,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时她正在做一项“铅累积暴露风险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对当时媒体上出现的“别让孩子成为环评材料”的呼吁印象深刻。回顾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会发现这些事件中有不少排污企业达标排放,却同样引起所在地污染物总量超标,或者当地人体内重金属超过健康标准。“这其中暴露了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标准制定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胡建英说。

为什么会存在问题?胡建英解释说,在实际环境中,人群通过不同的途径暴露重金属,不同暴露途径贡献有很大差异。“食物、土壤、大气、饮用水等,目前的贡献率计算大多使用经验性贡献率。”比如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饮用水标准时,铅的贡献率被经验性的定为20%,据此计算饮用水铅标准。“这可能会导致总贡献率大于或不足100%,进而导致介质标准过宽或过严,也会出现环境介质安全值和儿童体内安全值互相打架。”胡建英说。此外,贡献率会基于一种外暴露点监测数据计算而得,但人群暴露化学物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累积暴露过程评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基准。包括美国在内的标准制定中,虽然考虑了多介质暴露问题,但是通常仅仅采用经验性的环境介质贡献率,没有经过合理的累积暴露过程评价。但美国的环境浓度控制在远低于他们的国家标准,因此儿童血铅浓度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

另一个情况也值得关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张红振告诉记者,他读博士期间曾跟随我国土壤环境前辈夏家淇先生开展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他们发现,发达国家均以人体可接受血铅浓度作为制定土壤铅环境基准值的基础,而我国1995年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基于土壤中铅的“生态环境效应”。铅标准值控制相对过宽。后来在2008年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针对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采用以人体健康为基础的标准。但目前尚未颁布实施。

而在陕西凤翔的血铅超标事件中,也有媒体指出,企业的排放指标是“工业排放标准”,这样的标准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否真能保护人体健康。这些问题也许都有待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环境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