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治理大气污染需对症下药

2014-04-21 10:05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闫祥岭关键词:PM2.5大气污染环境事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市环保局16日公布了北京地区PM2.5最新源解析数据,从组成成分和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项研究成果的及时出台,不仅在公众关心的重大环境事件中彰显了科学精神,更为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彻底治理PM2.5问题提供了基础保障。

北京地区PM2.5源解析数据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说法,工业、尾气、扬尘、做饭的油烟、街头的烧烤都被纳入,甚至出现差距很大的来源占比数据,让公众在事关自身健康的重大环保事件面前莫衷一是,犹如雾里看花,也使得相关部门出台治理政策时难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发力。一边是公众广泛关注,翘首以待,一边是政府屡下决心,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但核心的源解析问题成为横在答案面前的一道关卡。

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只有摸清产生雾霾的主要因素,治理工作才能有针对性。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早就明确了源解析工作进度表。按照相关部署,今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工作。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所幸的是,北京市最新的源解析数据已经通过环保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专家论证。数据显示北京地区PM2.5组成成分中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占据前三位,来源方面约七成是北京本地产生,本地来源中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的比重位列前三。

精确分析PM2.5组成成分和来源,是现代科技在解决新问题上的有效运用,是科技发展成果惠民的又一突出表现,更用科学精神表明了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坚强决心和有力手段。这无疑为彻底治理PM2.5问题铸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但治理大气污染,并非朝夕之功,也非一城一地能够单独完成。掌握了钥匙,虽然能够防范由于源头不清造成的认识混乱和可能带来的治理资源浪费,但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要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仍然需要在不断的动态监测中摸清相关污染的形成、传输规律,依然需要在区域联动状态下出台针对性措施,形成治理合力。

科学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态度是收获成果的关键。在社会业已形成的广泛共识下,有着科学严谨的精神,更需实干的态度,才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以全局视野和历史姿态,切实降低发展成本,消减污染源,才能实现治污蓝图,共享一片蓝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M2.5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查看更多>环境事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