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八十项目“抛绣球” 民资敢试身手吗?

2014-04-25 11:00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兰恒敏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能源政策80个示范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克强总理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民间资本列出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油气管网设施等领域共80个项目的“投资菜单”,并承诺要让市场“发动机”更强劲有力。

市场人士在解读这一政策时,大多把着眼点放在“引入民间资本,促进稳定增长”上。的确,此次放开80个项目的初衷和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既要稳增长,又缺钱(政府债务沉重)”的两难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

但是如果我们的眼光仅局限于此,未免太过短视。我们认为,放开民间投资,将对中国改革开放大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经济学一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直接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长期以来垄断难以破除,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领域都是国家投资,国家投资当然需要国家管理和处分,脱都脱不开。

而此次80个示范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如果项目由民间独资或民资占主体地位,则意味着未来国家除了进行必要的公共监管外,无权对项目本身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样的项目多了,意味着政府将从微观经济领域中大规模撤出,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的关系。一项改革(放开民间投资)无意间为另一项更重要的改革(市场主导经济)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放开80个投资项目的初期,不一定会出现管理层所期望的民间“争先投资,应者云集”的火爆情景。投资者会谨慎地评估投资风险,预测收益前景,并且会对后市政策走向持有相当的顾虑。这就要看项目本身的风险收益配比,看是否“值得一干”;还要看政府支持民间投资的诚意,看政策、法规的支持保障力度。

考虑到这些项目一般投资额巨大,且不可知的风险因素比较多,投资者可能较少采取独资的形式,而更愿意以参股、换股、组团、特许经营等形式投资。这样既能分散风险,又可进行必要的尝试,还可能派生出类似“投资委员会”、“项目运作人”等更灵活的金融服务、运营决策形式,展现出民资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从现实看有利于“稳增长”;本质看是为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让社会资本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长远看,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意义。

面对如此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实力、有魄力的社会资本敢一试身手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能源政策查看更多>80个示范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