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外垃圾处理的知与行

2014-05-15 10:20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类生活必然产生垃圾,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垃圾焚烧因潜在的污染问题,经常遭遇当地居民抗议,处于一个两难处境。垃圾是废物,但废物中也有宝,一些国家并不视垃圾焚烧为恶魔,但关键是要学到垃圾焚烧处理的真经,不能弄一个半拉子工程加剧信任危机。

在不少欧洲国家,垃圾焚烧是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一则填埋须占土地,二则焚烧还能用来发电和供热,三则焚烧后还可得到建筑材料。以瑞典为例,全国垃圾发电厂每年需烧掉550万吨垃圾。由于本国垃圾不能满足需要,瑞典每年要“进口”80多万吨垃圾,而且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要翻一番。

当然,这种“进口”是一种互利,出口方需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费,而进口方则填补了焚烧物的缺口。正因如此,在德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关闭垃圾填埋场。毕竟,填埋刚开始时费用小,但日后维护则代价不菲。

垃圾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当地居民不怕吗?估计没有人不怕,但在实际运作中,科技的运用,严格的监管,确保了垃圾焚烧环保式运行。比如在丹麦一些地方,垃圾焚烧厂与小区相邻,大家相安无事。这也正是其他国家在强调垃圾焚烧标准时,喜欢套用欧洲标准的原因。

当然,欧洲垃圾焚烧效果很好,也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垃圾分类。在柏林等许多城市,光生活垃圾都分为厨余、废旧纸张、生物垃圾、食品包装等四类,废弃玻璃甚至分为绿色、棕色和透明无色。孩子们则在幼儿园时期就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引导。

这些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良性循环,看似一个小社会问题,实则是一个综合社会工程,关系到道德培养、科技运用、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监管问责等多个方面。一些新兴经济体城市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引发争议,必然是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存在重大缺漏。

比如,垃圾遍地、分类不当,就同道德缺失和管理不当有很大关系。在笔者居住过的几个小区,垃圾分类刚推广时都颇为热闹,从社区管理者和居民也都颇为热情,但时日一长,该怎么丢就怎么丢,各个垃圾桶也似乎没有差别。虎头蛇尾的结果,让环保理念很受伤。

而一些垃圾焚烧厂怪味弥漫以及周边居民抱怨的现状,更说明其本身环保技术不过关;而管理松懈、监管不到位,更加剧了民众“垃圾焚烧=有害=没人管”的固定观念。由此,即便是宣称真能建立一个环保的垃圾焚烧厂,要说服疑虑的民众,也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耐心。

城市,其实也应该包括广大农村,不能没有垃圾焚烧厂,否则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垃圾围城、甚至垃圾遍天下的问题。但海外的不错经验,到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却往往成了另一回事,这里面有水土不服的因素,比如环保理念存在差异,接受度就不同;但不容忽视的另一点,则是管理者没有学到真经,有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另外,此前太多不环保的各式工厂,透支了民众的信任。

在民众存在疑虑的当下,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在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地方,科学规划,认真营建,打造出一个真正环保的垃圾焚烧厂。哪怕小点,一定要真。事实胜于雄辩,以此真实的案例消除民众的疑虑。对于原先见怪不怪的小污染问题,管理者必须严格监管,让民众放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厂查看更多>垃圾焚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