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杜祥琬:治污首先要改变政绩考核指标

2014-06-12 11:19来源:新浪财经关键词:能源环境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主办的“未来三十年——海归使命论坛 ”于2014年6月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核学院院长、国家季候变化专家主任杜祥琬教授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杜祥琬在演讲时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本来缺乏的人均资源更加匮乏,第二、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都出现了重大污染现象。

对于治理环境问题,杜祥琬建议称,首先,认真切实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真正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第二,认真调整产业结构,第三,认真切实转变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第四,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第五,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活,第六,生活水平要提高,但不等于奢华。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杜祥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2005委员会给我这老海归的机会,给大家做一次交流,标题叫未来三十年海归使命论坛,标题太好了,我想从环境、能源角度跟大家谈一下中国发展路径,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饱受了战乱和灾难的民族,终于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阶段,但是中国沿着什么样的路径来发展自己国家才是可持续的呢?这个问题需要中国人自己探讨的问题,我想根据这个话题:

第一点中国路径,前几天董建华先生组织中美两国智库交流,我跟美国朋友提一个问题,现在美国人均每年能源消耗是全球平均值的大约4倍,如果全球各国人民都像美国这样消耗岂不是4个地球,岂不灾难,美国是不是考虑降低能耗,美国同事回答说,现在谁要提这个提案,国会通不过。

能源环境角度,我们三十年经济增长很大,成就卓著,谈到问题是三个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最重要的是不可持续,第一、三十年的发展驱动力可以说是五个初级的生产要素,第一消耗了大量资源,第二牺牲了环境,第三投资拉动,第四引进技术,第五廉价劳动力,五个要素是发展一段时间,是能持续吗?

第二、不持续,中国发展时空环境跟发达国家确实很不一样,时间和空间环境不一样,先从时间来说,我们常常说把他们二百年发展过程压缩到了几十年,我们成就卓著,但是这个压缩就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且我们在21世纪发展,在空间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美国当年一直是利用了全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来发展,才有今天的美国,中国今天的时空环境,我们能够从全球驱动资源来发展自己吗?不错,我们有两个市场,但是我们必须以国内为主的发展,这点毫不意义,因为重要需要资源和能源,靠掠夺国际市场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这个时空环境也不允许,这两点注定中国发展跟美国不一样。

如果沿着这样前几年粗放发展方式,这样五个要素拉动是不可持续的,不可持续产生什么后果呢?一是我们本来缺乏的人均资源更加匮乏,不说缺的东西,大家常常听一个说法中国富煤,我们真的富煤吗,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来说,中国相对的富煤一点,但是相对于国际水平中国并不富煤,让数据说话,中国煤炭可采储量低于全球,储采比中国35,世界118,相对世界水平来说中国并不富煤。每年消耗30多亿吨原煤,中国目前按照各个煤矿实际情况,我们科学产煤的能力是十几亿吨,不得不生产三十几亿吨的煤,不得不容忍十几亿吨的非科学产煤来生产煤炭,这是一个发展结果造成资源制约。二是压缩型的发展造成了压缩型复合型的环境污染,这个环境问题就是今天主题之一。

第二点环境现在是三大问题,空气、水、土壤,都很尖锐,只说空气,大家都知道PM2.5,刚才主持人专门讲了这个问题,现在各个研究组发表的数据是有些不同,请大家抓住一个共同点,这些PM2.5的离子来源于煤炭和石油燃烧占2/3,这一点各个研究组是共同的,PM2.5离子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石油燃烧,这一点如果认清了,我们抓住了PM2.5源头和大头。这个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中国现在东部,从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一条线居住了80%人口,在这块土地上每年消耗了全球40%煤炭,这块土地面积是全球土地面积的1/30,这块土地上单位面积煤炭消耗是全球平均值的12倍,在这块土地上每年石油消耗空间力度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在这块土地上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平均值的6倍,如果单独把京津冀拿出来,京津冀地区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是全球平均值的30倍,这么高的比例,大家都可以知道了,既然煤炭跟石油产生这么多PM2.5,这么高比例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东部雾霾世界第一难道不可以理解吗?非常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又是怎么来的?是四个因素叠加而成:

一是人口,京津冀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密度的将近10倍。

二是在发展当中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1倍,2012年全中国生产的全球GDP11.6%,我们消耗全球能源22.9%,我们生产11%的东西消耗了22%的能源。

三是为什么这样比世界水平高1倍,比日本高4倍多?这是效率问题、产业结构问题,还有浪费问题。这三类是能源里中国的天然禀赋又是以煤为主,煤占了40%,

四是在70%的煤里,中国非发电的煤,直接燃烧煤的比例是世界最高,70%一半发电,发电厂相对比较好管,散烧的煤最污染的,这一块每年大约有将近20亿吨原煤,不难理解四个因子叠加造成了环境必然是这样一种压缩型复合型的环境污染问题。

明白了这样一些情况,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发展是高煤特征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产生了这样的环境问题,就是雾霾成了常态,警示我们发展踩了环境的红线,开采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不是让我们排放一点东西,可以排放,但是有一个容量就是自修复能力,如果大大超出了环境容量就要对人类实行报复。我们有没有解,这个解对中国不太容易,我说一点自己的理解:

首先,认真切实的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从五个因子驱动真正转向科技创新的驱动。

第二,认真的调整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高耗能产业过高,全世界的水泥57%在中国生产,我们是要水泥,盖房子、修公路,但是中国需要这么多水泥吗?有这么多水泥还需要增加吗?一定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既吸纳就业,又能节能的,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高附加值产业,这就是中国产业的方向。

第三,要认真的切实的转变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坦率的讲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仍然以GDP考核官员、提拔官员,无法改正这样粗放的发展,要把科学发展观具体成科学发展指数,比如生态环境要作为政绩考核的放在前位,这样马上指挥棒就会不一样了。

第四,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这一点我不想展开,中国能源很复杂,无非是三句话,节能潜力很大,很多不合理的需求;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化的利用,是有路可走,全国煤电厂水平很不一样,上海外高桥三厂发一度电是276克煤,但是国内没有好好推广。发展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比较绿色、比较低碳的能源。

第五,今后一二十年的城镇化问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非常好,但是在十六大就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走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吗?坦率的说没有,我们基本走的是一条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工业化走了老路,现在提出能不能尽快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又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但是我们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我们大考,在城镇化过程中能不能有没有低碳、绿色、美丽城镇化,不为了能耗、GDP拉高城镇化,是现实风险,未来路径一定要切实掌握城镇化要走新型。

再补充一点,生活方式,中国人必须认识到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比国际小好几倍的国度,生活水平要提高不等于奢华,攀比奢华之风必须扭转,中国攀比不起,没有资本、没有理由粗放发展,没有资本奢华,也没有理由奢华,我就不再多展开。总而言之要真正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仅靠行政,靠金融、经济、政策、舆论、文化等等手段组合拳来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下未来三十年,请大家创新中国发展道路、发展路径、发展模式,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有三十年高速增长,国际上的声音很不一样,有人唱衰中国,有人有意说中国好话,比如中国三十年非常成功,中国模式如何成功,我个人保留,我认为中国模式在探索中,我们有很好的成就,有很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甚至还不知道怎么解决为好,比如现在这样一个城镇化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中国贫富差距很大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都是我们面对的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们最好以一种探索科学态度来不断的研究自己的道路,研究它的问题来创新我们的发展模式,因为全世界不可持续,大到美国,小到一个很好的小国像冰岛,都是环境十分好的国家,可惜他们的国情、经验很难完全照搬到中国来。

我觉得中国要创新一条自己发展路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必须要有一种探索的态度,估计中国未来还有二十年8%增长的黄金期,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是不科学的,如果到2020年增长还是8%,等于增长的量相当于2010年16%,可能吗?科学吗?我觉得是不科学,我们要按照规律给中国发展有一个有度的思想,中国要发展,我们的发展要有度,我们盖房子要有度,我们用汽车也要有度,每天吃饭也要有度,我想这个度就是要让中国发展能够具有可持续性。

最后想跟在座同志们都比我年轻,年轻海归未来三十年靠你们,靠你们真正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过去种种不容易,未来发展也不是很轻松,重担在大家身上,要有一种使命感来探索中国的新型的发展道路、新型的中国模式,让我们的民族真正能够复兴,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田薇:请您留步,非常感谢,我觉得中肯务实,非常有见地,而且很直接,可以看出国家气侯变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风范,在辩论过程中也是直言直语。

杜院士,我有两个问题请教您,第一个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通过自己的总统权力来完成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监管电厂的排放,绕过了国会,可能被国会起诉,在一定程度上提出新的问题,美国已经行动了,中国到底在这个程度上能不能跟美国进行竞争,我们在道义上到底能不能站到道义制高点?

杜祥琬:这个问题真有水平,创新道路,中国要占领科技制高点,奥巴马新出台了碳排放降30%,我的理解他的任期快到了,留下什么好的遗产,很难,看来气侯有可能成为他的一个遗产,为什么反响有正面有负面呢?这个能不能成为现实,还是一个问题,我倒希望非常成为真的,虽然30%比起欧盟还不积极,但是在美国实际情况下,奥巴马提这个指标,能实现的话是相对比较积极的。我说他说了以后,做不到,我真希望是真的。

中国,我要说一点,中国发展阶段跟美国截然不同,他们占了一个大山包,我们现在还在爬山包,我们希望自己能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中国做的事情很实,现在不能提绝对量减多少的目标,我们提单位GDP的能耗、排放和下降,单位GDP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倍,应该下降,在这个阶段绝对值下降不了,但是我们已经承诺在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个人有信心这个指标,这个承诺一定能兑现,而且争取超过,哪怕进一步的2020年以后中国就不仅仅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且要控制碳排放的总量,争取早日达到峰值,然后下降。高耗能产业必须管住,2020年前都达到峰值,都要饱和,水泥、钢铁已经超饱和了,现在让河北省一家家砍掉,弄的太多,浪费不少资源,我们要有自己一条要求指标,明年年初各国都要提供清单,你准备做什么事情,能贡献多少,我们国家会提出具体贡献,中国务实程度不比美国差,只会比他好。

田薇:您讲了,我们就有信心了。第二个问题,实际一点问题,大家看到马路上电动汽车非常兴奋,各种拍照,现在很多辩论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能源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电对中国来说大部分来源于煤,煤污染程度高,一方面希望追求健康新的环保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到底什么是中国人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请您解释一下。

杜祥琬:这个问题提的一个比一个水平高,我去哥本哈根开气侯会,丹麦比我们发达,丹麦人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没想到,我年轻时候北京骑车,现在成了汽车城,马尔莫小城多半人骑自行车,比咱们落后?我看不是,交通模式未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杭州西湖叫做分享自行车,公共自行车成千上万辆,大家骑车逛西湖,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现在出来一个新思想分享汽车,一家一辆车、两辆车的模式,绝对不符合中国发展未来,也不是中国绿色出行方式,电动汽车现在是一种发展方向之一,将来电如果不是来自于煤电是有意义,现在只是把石油、煤炭变成电,还是排尾气,可能北京城或一点,但是全中国更不好,电动汽车技术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必须从根上改变电的来源,把电从煤电变成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解决交通污染的问题。

除了未来交通模式,你们未来三十年中国什么交通模式,我劝大家带个头,大家是海归是有知识有眼光的人,带头不要攀比大车,我去日本名古屋开会,顺便看到丰田,生产0.6汽车,名古屋以开0.6的车为荣,日本空间小,省空间,但是日本丰田也生产三点几,生产几百万的车卖给中国,在中国一抢而空,我们生活水平要提高,但是鼓励健康生活方式,丰富精神追求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原标题:杜祥琬:治污首先要改变政绩考核指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环境查看更多>空气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