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人物正文

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谈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2014-06-20 17:03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胡学萃关键词:三峡水库三峡大坝三峡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在日前举办的“三峡工程、水坝建设与环境研讨会”上表示,三峡工程的泥沙争论由来已久,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典型的点状淤积或局部集中(祥见图表),在仅占库区干流总长1/6的河道,淤积了超过总量70%的泥沙,对航道影响特别严重。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势必拦沙,这与‘蓄清排浑’自相矛盾,解决不了库尾淤积问题。模型试验和模拟计算在根本理论上未能成立,将复杂的自然现象概率化与平均化,与实际情况差距过大。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纸上谈兵或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在接受大自然检验的现实问题。”范晓说。

滥泥湾、坝前和上下引航道最为严重

范晓透露,对于常年库区河段,淤积主要集中在坝前、弯曲河段、支流河口、江心岛的河道分叉处,其中以忠县滥泥湾、三峡大坝坝前及船闸上下引航道的淤积情况最为严重。

据他透露,三峡水库蓄水前,即使是在枯水期,滥泥湾的浅滩水深也可达到3.5米,航道内最深超过15米,仍可保持通航。从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以来至2010年的测量资料显示,其最大淤积厚度已超过50米,13公里长的河段淤积量已达1.03亿吨。

2011年5月,由于泥沙淤积体完全封堵了整个滥泥湾航槽,长江重庆航道局因此关闭了皇华左侧的滥泥湾航道,滥泥湾也成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因泥沙淤积造成航道中断的首个水道。在滥泥湾左汊航道关闭后,上下行的船舶只得通过皇华岛右汊水道航行,由于右汊航道宽度有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淤积发展有可能延伸到右汊水道,造成严重阻航。虽然重庆航道局已从国外购进清淤船在该水域进行清淤作业,但对于巨大的淤积体,此举曾被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处主任闻光华形容为“杯水车薪”。

关于三峡大坝坝前淤积的情况,根据清华大学张仁教授2007年公布的实测资料,蓄水以来越往坝前淤积强度越大,大坝至庙河仅长15.1公里的近坝河段,蓄水以后的头三年就淤积泥沙6500万立方米,原河床最深处的最大淤积厚度达到53.4米。张仁也曾承认,原来的数学模型计算中,未考虑泥沙沉积的异重流运动(异重流即含大量泥沙、比重较大的水流,它进入水库后,可在清水层之下沿着河床底部向坝前运动),因而对坝前淤积的预测偏少。

根据长江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卢金友2011年公布的资料,三峡大坝至庙河的坝区河段,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累积性淤积强度最大的河段。截至2010年11月,累计淤积已达1.286亿立方米,坝前原河床最深处的最大淤积厚度已达60.5米。

三峡坝区另外的重点淤积地段是五级船闸的上、下引航道。按照设计,采用动水冲沙为主、机械清淤为辅的方法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其中,受冲沙流量限制,下引航道冲沙效果很差,而且上引航道冲下来的泥沙还会在下引航道产生严重的附加淤积,因此下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最为严重。

由于引航道投入使用较早,从1997年起即已全面淤积,为保持通航条件,就需要不断进行机械清淤,但总清淤量小于总淤积量。据1997年至2009年的数据,累积淤积仍有232.4万方,主要造成下引航道水深不足,影响通航。

原标题: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范晓谈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泥沙俱下”仍然是纸上谈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水库查看更多>三峡大坝查看更多>三峡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