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夏志祥:中国水环境修复需要多行业整合

2014-06-23 12:55来源:中国水网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水环境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均水资源很少,加之多年污染,导致水环境的严重破坏,水污染治理成为一项重要工程。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志祥认为,中国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污染物减量控制到总量控制,再到现在水环境控制约束并重的阶段,“对江河湖泊进行整治的水体修复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

水体污染治理走向水环境修复阶段

1998年开始,我国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近4千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53亿立方米/天。然而单纯的污水处理是不够的,夏志祥认为,水体污染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达到相应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应该是总量控制与质量控制并重。这也就意味着,今后的水体污染治理会走向水环境修复的阶段。

据夏志祥介绍,目前各地水环境修复有很大的需求,从宏观数据来讲,广州亚运治水投入300多亿,南京需要300亿,佛山大概130亿,合肥大概需要1000亿……这个数据让夏夏志祥“吓了一跳”,他说“在今天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个需求,但未来水环境修复的市场是巨大的。”

目前水环境修复存在误区

水环境修复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和不同的责任部门,夏志祥介绍,由于各部门目的和工作重心的区别,不同主管单位进行项目主导的时候,关注点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目前水环境修复存在一些误区。

以水利专业为主导,往往着重强调防洪排涝等“水安全”的问题,一切以“安全”为基调,工程色彩浓重;

以景观专业为主导,单一强调美观、视觉效果以及人的审美取向和感受,最终导向转变成常规的园林绿化景观工程;

以污控专业为主导,传统的思维在于如何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去除,单一强调水质的重要性,大量污水处理工程化措施移植至河道、湖泊中,往往易于将河、湖等水体简单类比成污水处理厂来看待;

以生态专业为主导,易于形成绝对的“生态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以生态为中心,一切服务于生态这个中心,杜绝人的活动、干扰,追求理想的原生态景象。

夏志祥认为以上这些方式都比较片面,难以独立承担水环境整体修复的重任。

多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

水环境整体修复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多种方式各有利弊,那么有没有可以担纲重任的方案呢?夏志祥给出的答案是:“多行业整合”。

对于水环境修复所涉及的水利、景观、生态、污控四个领域,夏志祥提出四维一体的整合方式。“水利是底子,空间结构以水利为主;生态是里子,我们进行的水体修复的项目,其核心不仅仅是水环境的问题,还是生态的问题;而污控工作是水质达标的保障,是水环境修复的核心;景观是甲方政府所需要的也是老百姓需要的,所以它是面子。”只有几个行业进行整合,综合评定各项问题和需求,才能为制定有效得修复方案提供参考和引导。

每一个水体存在的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提出了“系统思考,跨行业整合,从规划入手,统筹兼顾多行业目标,一河(湖)一策,突出核心重点,利用科学模型精心设计,整合优秀专项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彻底的解决水环境修复问题”的思路。夏志祥说:“一定要用系统的方式来做。我们花工夫研究了钱学森的系统论。每个系统都有一个系统目的,还有分系统的目的,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系统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找出他们冲突和可协调的地方,这才是系统思路。”

研究之后,广州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打造了系统整合的平台,签约了广州市荔湾区沙坦涌综合整治工程、福州市五四河整治工程等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评价。

夏志祥还强调,水环境修复需要多行业、多技术的融合,所以希望能够和更多好的技术单位进行合作,同时,水环境修复业务虽然已经看到较好的前景,但仍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支持。

原标题:夏志祥:中国水环境修复需要多行业整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污水处理厂查看更多>水环境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