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全国土地日系列报道一:中国为“生病的土壤”刮骨疗伤

2014-06-25 10:16来源:新华网作者:史卫燕 张芽芽 刘良恒关键词:土地污染土壤修复污染防治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口只有4万多的乡镇,血铅超标的儿童超过300人——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大浦镇发生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发中国社会的强烈关注。近年来,“镉大米”、“癌症村”、“砷中毒”等事件时有出现,土地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与阻滞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

在第24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多个部门获悉,微观层面上着手治理污染土地“刮骨疗伤”、宏观层面上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为解决土地污染问题的良方。

近年来,原本沉默的土地在污染的不断积累下不堪重负。仅儿童血铅超标事故,发生类似事件的就有江西吉安、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昆明、湖南郴州等地,均与企业非法排放引发土壤污染相关。

土地污染在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重创。2013年上半年,湖南省连续两次被曝光其所产大米重金属镉含量超标,湘米的销售一时陷入困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土壤修复工程”。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出现关于土壤修复的说法。

专家表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但面对复杂的土壤污染问题,修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今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总的污染超标率已达16.1%,而生产农产品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

大面积的土壤受到污染,其污染物的类型也复杂多样,以耕地为例,其主要污染物就包括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等。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表示,“中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严峻的污染形势下,探索有效的治理之道,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李发生表示,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必须以耕地污染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在科学规划上,全国各地首先应描绘好“治污地图”,因地制宜、因污制宜制定治污规划。

此外,科技进步为土壤治理提供了新的支撑。广东省地质部门已研制出一种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对主要毒性重金属镉、铅、铜、锌有强烈的吸附能力。在镉含量超标10倍的污染土壤中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发现,“降镉”有效率达90%以上,且材料制备成本大幅度降低。

中国各地已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试点治理规划。今年4月上旬,湖南长株潭地区获选为耕地治理试点。在全面摸底之后,长株潭地区试点耕地面积为170万亩,计划3-5年实施。

而有“铜城”之称的甘肃省白银市已传出令人欣喜的消息: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经过数年实践,采用化学淋洗、化学固定、土壤改良等方式,已经完成65亩受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农田修复。

“监测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去除率达到了国家质量标准。”白银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张琼说。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土地污染治理依然是“任重而道远”。例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总投资达595亿元,而据湖南省有关部门预测,治理要达到预期效果,长期投入超过4000亿元。

“要避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地解决问题。”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环境监督处处长刘帅建议,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不能仓促上马,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技术路线、配套措施以及融资模式。

据了解,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均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

原标题:中国为“生病的土壤”刮骨疗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地污染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污染防治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