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利资源访谈正文

千里调水能否解首都之渴

2014-07-01 09:40来源:新华社作者:任卫东、魏梦佳关键词:南水北调水利水电水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任卫东、魏梦佳)又是梅雨时节,长江汛情如约。举世瞩目、中国最大的生态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枕戈待旦”,汛后就将通水运行。届时,千里之外的江水将一路北上,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抵达北京,润泽华北干渴的大地。

江水如何顺利进入京城百姓家?远水能否解首都急迫之渴?通水后可否确保水质安全?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

调水实属“无奈之举”

“北京的自然禀赋就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孙国升说,调水实属“无奈之举”。面对人口膨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水荒,已成为北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近10年来,北京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仅100立方米左右。巨大的用水缺口迫使北京多年来严重超采地下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缺水,已成为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与此同时,天津、河北等人口密集地区长期以来也饱受水危机困扰。北方的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的1/5。

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开建。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总干渠1276公里。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按规划,中线通水后,一期每年将有10.5亿立方米的水送至北京。

据悉,南水北调来水将为北京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供给除延庆外的15个区县,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届时,北京主要水厂将实现密云水库与南水北调来水的“双水源”供水。“我们将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遏制地下水下降趋势。这是南水北调很重要的一个生态效益。”孙国升说。

小龙头流淌着“大不易”

经过南水北调总干渠1000多公里的跋涉,奔腾的江水怎样进入京城百姓家?如何能确保这一汪生命之水“调得进、用得上”?

据孙国升介绍,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建成最早、发挥效益最早的城市。早在2008年9月,已建成的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工程就开始从河北调水。截至目前,已连续调水四次,北京累计受水16亿立方米。

除这段已发挥效用的国家干线工程外,北京还需建设数百公里的配套工程,包括约200公里的输水管线工程;总调蓄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的调蓄工程;日供水总规模约400万立方米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等。

据了解,北京段干线全长80公里,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除末端800米团城湖明渠外,全部为地下管涵。江水进京后,将经过房山北拒马河,之后跨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区,再沿西四环路北上,最终抵达颐和园团城湖。

团城湖调节池连接着密云水库和南水北调两大水源,具备调蓄、分水等重要功能。江水从这里通过供水环路系统,配送至各水厂,经过严格净化后,送入首都千家万户的水龙头。同时,团城湖水通过九级泵站加压后继续北上,反补本地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

“目前配套工程的各项目都进展顺利,预计通水前后均能具备接水条件。”孙国升说。据悉,到2020年底,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部建成后,北京将具备接纳年调水14亿立方米至17亿立方米的能力。

如何扼守“水安全”?

千里调水,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水质安全。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导致城市供水紧张。一旦上游出现突发性水污染,北京该如何应对?

孙国升说,为确保水质,国家除在调水源头保水外,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的河道、公路、铁路和管线均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方式,确保污染物不进渠道。同时,沿线都建立了水质监测网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水污染,每段都有退水设施,实行上游减水、下游停水和中间污染段放水的应急措施。

北京更是把“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设立“三道防线”,拒绝“问题水”入京、入城、入厂。据介绍,首道防线是当上游来水水质出现污染时,关闭总干渠北拒马河暗渠进口节制闸,开启退水闸,将来水排入拒马河内,避免有污染水进京。

第二道防线是当永定河以西水质突发污染时,关闭永定河倒虹吸进口闸,将来水排入滞洪水库或永定河,避免污染水进城;第三道防线是当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无法消除超标污染物质时,停止取水,避免污染水进厂。

孙国升表示:“我们将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北京水务、环保、卫生、自来水等部门一起,建成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联合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障首都居民用水安全。”

原标题:千里调水能否解首都之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水北调查看更多>水利水电查看更多>水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