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7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建言献策。据悉,2013年新疆的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4700万亩,是全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最大、地膜用量最多的省区。目前,新疆年使用地膜约15.94万吨,但年回收使用率不足10%。残膜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再生产能力,严重威胁并破坏新疆农业环境、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新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
与会者建议,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大力宣传残膜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大力宣传残膜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残膜治理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地膜使用和残膜治理工作规划和工作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地膜生产新标准,建立残膜治理财政补贴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残膜治理技术,加大对地膜替代品的研究力度,突破降解膜关键技术和价格过高的难题;加快对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和推广,调动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新机械的积极性和广大农户使用新机械的主动性;逐步建立行政推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地膜回收利用体系,着手编制县、乡、村三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农田残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所长陈学庚深夜抵达北京,参加国家科技部召开的一个培训会议。这些年,奔波于田间、实验室、课堂已成为陈学庚的生活常态,因为长期的耕耘,他在农业机械研发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仅3年的时间里,他就研发出16种农田残膜回收机,为防治
2015年农膜产量约为230万吨,2016年上升为240多万吨。产量的增长以及目前的使用规模都给环境治理带来了负担,原因在于,农膜使用率高,但回收率低。田间地里,农膜被随意丢弃,成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是我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对村镇环境改善工作提出的阶段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在土十条发布背后,各民主党派连续多年开展相关调研,提交提案建议,为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突出立法重点,提高土壤立法质量和可操作性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破题迫在眉睫。民以食为天。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今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部署要求,农业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今年初,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印发了
编者按:秋收结束后,下一个生产周期之前,除了秸秆需要处理外,上一茬使用过的农膜也要及时清理回收。农膜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其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现在:重使用,轻回收,农膜残留导致白色污染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第一
近日,商州区新建一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工厂,预计投产后年残膜加工量达640吨,以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效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目前,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普遍存在。种植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区域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尤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但是,针对各种类型面源污染的监测点数量
“不治土壤疾病,哪来舌尖安全”,“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今年,土壤污染依然是代表和委员们关心和热议的焦点之一。热点的聚焦是现实的折射。我国农业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已成农业发展的束缚,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破坏不仅致使农产品从源头上隐匿了安全危机,也令公众对“舌尖安全”更为惶恐。哪些环境因素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近日,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所长陈学庚深夜抵达北京,参加国家科技部召开的一个培训会议。这些年,奔波于田间、实验室、课堂已成为陈学庚的生活常态,因为长期的耕耘,他在农业机械研发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仅3年的时间里,他就研发出16种农田残膜回收机,为防治
2015年农膜产量约为230万吨,2016年上升为240多万吨。产量的增长以及目前的使用规模都给环境治理带来了负担,原因在于,农膜使用率高,但回收率低。田间地里,农膜被随意丢弃,成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是我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对村镇环境改善工作提出的阶段
日前,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点》,通过规范塑料废物回收处置,提升再生利用水平;强化重点区域清理整治,推进白色垃圾有效治理等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详情如下:重庆市发展和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青海省塑料污染治理2021-2022年工作要点》
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是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和2060“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径,对此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安徽省塑料污染治理2021年工作要点,今年,安徽省将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联合专项行动。
为了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国家鼓励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主要为:可降解塑料制品、纸制品、布制品、竹制品、木制品等。我国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目前尚处
近日,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相继发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到目前,我国已有27省份出台了相关方案。政策紧锣密鼓的发布,再一次推动了可降解塑料的发展风口,尤其是在外卖、快递等包装领域,市场规模五年内将达358亿元。新疆《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发布,明确分三阶段推进塑料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近日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详情如下:我省印发《黑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黑发改环资函〔2020〕169号)。《方案》
近日,福建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晒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主要任务时序进度表。根据安排,2020年底前,福州、厦门多个场所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根据方案安排,即日起,福建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福建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部署,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禁限范围有序扩大,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有效推广,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塑料污染防治
全球每年有上亿吨塑料垃圾产生。塑料垃圾是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之一,尤其是随着宅经济的发展,大量电商、快递、外卖的塑料包装垃圾流进生活垃圾,使得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增至15%甚至20%以上。每年进入海洋的塑胶垃圾高达800万吨以上,太平洋垃圾岛正是因为塑胶垃圾的累计而形成与扩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