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报道正文

温州平阳“铁锈河”后续:河水渐变元凶系裸甲藻

2014-07-31 11:16来源:温州日报作者:黄之宏关键词:生活污水水体污染铁锈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发夕散,温州平阳水头镇周山村的“铁锈河”怪相原系藻类作祟(本报近日连续报道)。昨日,环保专家证实,周山村河发生水华现象,系富营养化污染导致裸甲藻繁殖异常所致。环保部门提醒夏季高峰时段,各地应封闭水域注重防控和综合治理。

24小时监控记轨迹

7月29日,微博网友在网络曝光了家乡周山村的污染“铁锈河”现象。更蹊跷的是,“铁锈”河具有早发夕散的现象令人不解:污染上午爆发,午后至下午4时又自然消退。

连日来,平阳环保部门调查人员展开地毯式排查,并对水体取样检测。各项检查结果排除工业污染可能,而水质监测则显示水体有机物含量超标,化肥富营养化污染导致藻类繁殖具有最大嫌疑。

为证实推测,环保部门从前天开始进行24小时监测,记录水体污染变化全过程。“凌晨三四点都不明显,五六点开始出现,七点左右就迅速覆盖河面从三成到一半,9点半10点左右基本布满河面。”平阳县环保局水头分局局长包良峰说,调查人员每三个多小时便观察拍照,同时也监控周山村周边环境,“进一步确证,没有人在夜间进行非法倾倒。”

显微镜下找元凶

昨日上午10时,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温州大学生命环境学院专家受邀来到事发现场,通过叶绿素分析仪寻找污染“元凶”。

“检测的数据表明,水体发红的表层呈富营养化,今天又测出这么高的叶绿素。”温州大学生命环境学院的王奇教授说,数据和水体泛红的规律性,都显示应该是藻类在作祟。

在实验室100倍显微镜下,“铁锈”污染的真凶亮出原型。通过比对图谱,专家锁定污染周山村河的藻类为裸甲藻,河道目前已出现水华现象。

据了解,裸甲藻俗称铁锈水、红水,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大微碱性的池塘中,当PH值和水温突然变化时便大量死亡。周山村河封闭不同,周边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倒入,在闷热的天气下具备了藻类大量繁殖的条件。上午,藻类在太阳下光合作用迅速繁殖;中午及午后,温度骤升造成藻类大量死亡。

包建军建议当地及时打捞,杜绝垃圾和污染入河并对该河道进行治理。此外,专家提醒夏季高温时节,封闭水湾容易爆发类似现象,应引起各地各有关部门警惕。

水头镇镇长周平表示,今后将结合区域发展打通该段水系确保河水畅通。同时,该镇将继续加大“五水共治”力度,引导附近居民不要向河道倾倒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共同保护环境。

原标题:河水“渐变”元凶系裸甲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污水查看更多>水体污染查看更多>铁锈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