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环境才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2014-08-11 08:45来源:大众日报作者:马景阳 程芃芃关键词:余热发电除尘装置布袋除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50年以来,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共生产原煤2.2亿吨,开采铝土1518万吨、石灰石3亿吨、铁矿石1亿吨,由于高密度开发,曾经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已几乎被采光,伴随而来的污染也让淄川人吃尽了苦头,当时坊间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见不着蓝天,吃不上海鲜,一年吃掉一块砖。”2011年,淄川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淄川区委书记杨洪涛告诉记者,淄川枯竭的只是矿产,永不枯竭的则是现在正全力恢复和打造的蓝天碧水的环境资源。

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提升档次

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和三大循环经济园区之一。这里年熟料生产能力310万吨、水泥200万吨、发电9500万度,形成了水泥熟料、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一体的建材产业架构。

7月24日,东华党委书记裴光旭告诉记者,他们的环保和节能方案,是公司转型的希望。2011年以来,东华环保投入高达5000余万元。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东华对53处有组织粉尘排放点,均设除尘装置,有效控制了无组织粉尘的产生。

同时,综合利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用于烘干生产原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千吨,节约资金70余万元。另外,他们还利用废气余热发电,与一般热电厂相比,年节约标煤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9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20吨。

“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就得上脱硫、大布袋除尘器等一系列设备,换装备、提档次、打品牌。”金狮王科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东峰深有感触地说。

“四大片”变“片片田”

寨里镇莪庄村有个淄川长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各种富硒蔬菜。莪庄村党支部书记肖长金介绍,这里曾有8个村办煤井和3个瓦厂。现年48岁的村民卢克川,18岁下井当矿工,一个月挣500元,是当时公务员工资的几倍。

“那时树叶的颜色都看不出来。”肖长金说,那时淄川的工业分布是“四大片”,黑一片是煤厂,白一片是石灰厂,灰一片是水泥和铁厂,红一片是瓦厂。

2005年,村里最后一眼煤井关停,全村人开始另找出路。他们把目光又投回脚下的土地。肖长金说,煤炭不可再生,但土地资源永不枯竭。“我们这一带土壤含硒,2003年中国疾控中心在这里搞过一个硒与老人认知能力的中美合作科研项目,当时大家都在挖煤,守着这个资源没发现。”

2009年,当地村民搞起了富硒蔬菜。卢克川现在拥有85米长、11米宽的蔬菜大棚,蔬菜30元一斤不愁卖,一年能挣10万元。“比以前挖煤清闲、干净,也安全。”肖长金说,现在村里共有1800亩地,有30多个大棚,农业发展明显加快。

依托孝妇河,做活水文章

7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淄川城区南部的柳泉湿地公园,这里廊桥轩榭、曲径通幽。“依托孝妇河营造湿地景观的同时,展示淄川的聊斋文化、陶瓷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据淄川区园林局总工程师高红介绍,柳泉湿地面积120公顷,项目总投资7.3亿元,下游相邻的留仙湖处于孝妇河与般河交汇处,柳泉湿地与留仙湖片区连接成片,有独特的生态优势。

张桂英是附近村民,对湿地的变迁颇有感慨:“以前是几个芦苇塘子,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现在变成了大公园。”

近年来,淄川做活水文章,先后实施孝妇河治理、般河治理、留仙湖公园改造、柳泉湿地公园系列建设工程,使淄川城区南部成为湿地与园林景观并存的开放式绿地,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淄川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后,可治理关闭矿山52万平方米,绿化破损山体10万平方米。废弃工矿地变成农田和养殖种植基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增加林地480余亩、耕地200余亩,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原标题:环境才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余热发电查看更多>除尘装置查看更多>布袋除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