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四轮驱动 打造能源装备升级版

2014-08-13 09:21来源:机电商报作者:贾美姿关键词:火力发电发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在世界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仍然处于第三方阵。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国家重大咨询项目提出,我们要在2025年进入第二方阵,2035年进入第一方阵,走到世界的前列。在发电设备制造行业、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以及电能转换技术领域,一些先进技术要在2020年左右率先取得突破,达到世界强国的水平。”在7月28-30日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掷地有声地讲道。

记者了解到,于2013年1月24日正式启动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主要围绕我国制造强国的目标开展研究,下设“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3个综合课题组,机械、运载、能源、冶金化工、信息电子、轻工纺织、仪器和制造服务业8个领域课题组和总体组。其中,作为我国机电工程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的陆燕荪为能源装备课题组组长。

大势所趋 转型迫在眉睫

“在本世纪前十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来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其中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体系,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和装备支撑。”对刚刚过去的中国制造业“黄金十年”,陆燕荪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不过,在他看来,这高速发展的十年,亦是高能耗的十年。

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的时间里,我国GDP的发展速度与电力增量速度形成的弹性系数(指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最高达到1.4%。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仅为不到0.5%。

同时,在我国制造领域,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的约束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制造业增速回落、需求放缓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陆燕荪进一步讲道。

此外,在国际上很多国家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成为主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为提高国家装备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到该领域,装备制造越来越趋向智能制造。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转型期”,陆燕荪如是说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查看更多>发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