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中广核“十二五”期间科技总投入超过70亿元(图)

2014-11-03 14:45来源:新华能源关键词:中广核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30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中广核2014年科技大会媒体沟通会”。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胡光耀、中广核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廖伟明、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咸春宇就中广核近年来科技研发工作及战略布局情况向与会专家、媒体做以总结介绍和交流。图为廖伟明就中广核科研成果和科技战略进行介绍。

以下为文字实录:

廖伟明(中广核科技委员会秘书长):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广核集团科技创新的一个概要。

中广核集团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从1987年开始建设 大亚湾核电站的两台机组,通过引进这个机组进行消化吸收,做了30多项的重大改进,接着建设了岭澳一期的两台机组,再进一步做16项的安全技术改进。后续我们建设了岭澳二期、红沿河一期、宁德一期 、阳江二期的八台机组,再进一步做了28项的安全技术改进,形成了我们CPR1000+系列的产品,建设了阳江3、4号机组,这个阶段是属于我们“引进 消化 吸收”后的“创新”阶段,这样就在原来大亚湾、岭澳一期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法国系列技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CPR1000系列产品,提高了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了“四个自主”,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如18个月换料等。

到福岛事故发生后,为了满足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核安全法规的要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14项的安全改进,这些安全改进主要针对福岛事故所引发的一些极限事故,对事故的缓解等等。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满足了“十二五”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新建核电厂安全要求,从而形成了ACPR1000+这个系列的产品。这里我们一共做了31项安全技术改进,之后同时又在2009年开始进行第三代反应堆研发工作,我们推出了ACPR1000+,完全具有三代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号反应堆。后边我们又按照国家的要求,与中核集团进行了技术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华龙一号”技术。“华龙一号”安全性能指标完全满足三代核电站要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们现在也在研制小型反应堆。我们整个科技总体创新思路就是在2012年科技大会提出来的“完善科技创新八项举措”,我们到今天就是按照这个创新体系在稳步推进。

此外,在科技创新的重点方面,今天我也向各位媒体朋友业介绍一下。

未来三年中广核集团要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电安全发展的能力,实施战略专项和尖峰计划。其中有四大战略专项,里面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型号研发,先进核燃料研制,小型反应堆先进核能系统,其中包括20项任务的“尖峰计划”的实施,我就不具体一一介绍了。我们的“华龙一号”已经跟中核集团的反应堆完成了一个融合,在8月获得了国家权威机构,就是国家核安全局和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立足于四个板块,就是核电板块、核燃料板块、非核清洁能源以及核技术四大板块,立足于四个板块的应用推广。技术创新平台我们主要依托七个国家能源核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一个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还有一系列集团级的研发平台来进行科技研发。在科技人才方面,整个集团参与科技人数的总人数达到5426人,院士在集团有两人,千人计划里面有三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的工程国家级人才有五人,还有一人获得中国专利的金奖,型号首席有一人,就是刚刚我们介绍的“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从管理上来说,我们中广核集团有两个系列,一个是管理线的人,还有一条线是技术线,从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直到首席专家到院士,两条线并举。

在“十二五”期间,集团科技总投入超过了70亿元,这些投入保障了科技研发活动的进行。同时,我们把创新平台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与中科院、北大、清华、上海交大、西交大,厦门大学、哈工程、中大、华北电力学院等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国际的科技交流方面,我们也跟美国、法国方面很多机构都形成了互动交流的机制。

原标题:“十二五”期间,中广核科技总投入超过7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