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优先发展热电联产 大力开发风电(全文)

2014-11-05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风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及:

能源工业。在电力行业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到2015年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时。优先发展高效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低热值煤炭资源、煤矿瓦斯等综合利用电站,鼓励采用清洁高效、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开展整体煤炭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建设。2015年全国火电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3%左右。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推广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利用二氧化碳驱油等技术。禁止新开发二氧化碳气田,逐步关停现有气井。煤炭行业要加快采用高效采掘、运输、洗选工艺和设备,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驱煤层气技术。

调整化石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制定煤炭消费区域差别化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继续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有序发展水电。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5亿千瓦,年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提升核电厂安全水平,稳步有序推进核电建设。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

大力开发风电。加快建设“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内陆中小型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加强各类并网配套工程建设。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

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建设一批“万千瓦级”大型光伏电站。开展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城市和微网系统示范建设,加快实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扩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应用领域,支持开展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示范。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热利用安装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发展生物质能。优先建设生物质多联产项目,加快发展沼气发电,推动城市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加快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物质供气。2020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44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1300亿立方米。

推动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地热、海洋能等开发利用水平。建设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鼓励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温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示范。建设一批潮汐能、潮流能示范电站,结合海岛用能需求,建设海洋能与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多能互补独立示范电站。

以下为通知全文:

发改气候[2014]23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总装备部、总后勤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4]126号),现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二、各地方、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健全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强化协作配合,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做好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附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二〇一四年九月

前言

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现状与展望...............................................................................1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1

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1

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2

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3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4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

第二节主要目标.................................................................................5

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7

第一节 调整产业结构.........................................................................7

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7

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9

第四节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9

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10

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12

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13

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15

第九节倡导低碳生活.......................................................................16

第四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16

第一节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16

第二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17

第三节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18

第四节提高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19

第五节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能力...............................................20

第六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20

第七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1

第五章实施试点示范工程.................................................................22

第一节 深化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22

第二节开展低碳园区、商业和社区试点.......................................23

第三节实施减碳示范工程...............................................................25

第四节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26

第六章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7

第一节 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7

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9

第三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30

第七章健全激励约束机制.................................................................31

第一节 健全法规标准.......................................................................31

第二节建立碳交易制度...................................................................32

第三节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33

第四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34

第五节完善投融资政策...................................................................35

第八章强化科技支撑.........................................................................36

第一节 加强基础研究.......................................................................36

第二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37

第三节加快推广应用.......................................................................39

第九章加强能力建设.........................................................................41

第一节 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41

第二节加强队伍建设.......................................................................41

第三节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42

第十章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43

第一节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43

第二节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44

第三节大力开展南南合作...............................................................45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4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5

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46

第三节建立评价考核机制...............................................................46

第一章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大。

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区域降水波动性增大,西北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减少,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等海岸带灾害加重。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面积缩小了10%以上,并自90年代开始加速退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方季节性干旱加剧,洪涝等灾害频发,登陆台风强度和破坏度增强,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加大,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谈判。编制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高到9.8%,水电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农村沼气用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1.6%。水资源、农林、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

同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标准规范还不健全,相关财税、投资、价格、金融等政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统计核算等能力建设亟需加强,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