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4-11-05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风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其中提及:
能源工业。在电力行业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到2015年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控制在650克/千瓦时。优先发展高效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低热值煤炭资源、煤矿瓦斯等综合利用电站,鼓励采用清洁高效、大容量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开展整体煤炭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建设。2015年全国火电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3%左右。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推广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利用二氧化碳驱油等技术。禁止新开发二氧化碳气田,逐步关停现有气井。煤炭行业要加快采用高效采掘、运输、洗选工艺和设备,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驱煤层气技术。
调整化石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清洁利用,优化煤炭利用方式,制定煤炭消费区域差别化政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继续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有序发展水电。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5亿千瓦,年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提升核电厂安全水平,稳步有序推进核电建设。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
大力开发风电。加快建设“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内陆中小型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加强各类并网配套工程建设。2020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
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建设一批“万千瓦级”大型光伏电站。开展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城市和微网系统示范建设,加快实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扩大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应用领域,支持开展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示范。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热利用安装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发展生物质能。优先建设生物质多联产项目,加快发展沼气发电,推动城市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加快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物质供气。2020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44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1300亿立方米。
推动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地热、海洋能等开发利用水平。建设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鼓励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温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示范。建设一批潮汐能、潮流能示范电站,结合海岛用能需求,建设海洋能与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多能互补独立示范电站。
以下为通知全文:
发改气候[2014]23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总装备部、总后勤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4]126号),现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努力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二、各地方、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健全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强化协作配合,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做好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附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二〇一四年九月
前言
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现状与展望...............................................................................1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1
第二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1
第三节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2
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3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4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
第二节主要目标.................................................................................5
第三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7
第一节 调整产业结构.........................................................................7
第二节优化能源结构.........................................................................7
第三节加强能源节约.........................................................................9
第四节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9
第五节控制工业领域排放...............................................................10
第六节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12
第七节控制交通领域排放...............................................................13
第八节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15
第九节倡导低碳生活.......................................................................16
第四章适应气候变化影响.................................................................16
第一节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适应能力...............................................16
第二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17
第三节提高农业与林业适应能力...................................................18
第四节提高海洋和海岸带适应能力...............................................19
第五节提高生态脆弱地区适应能力...............................................20
第六节提高人群健康领域适应能力...............................................20
第七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21
第五章实施试点示范工程.................................................................22
第一节 深化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22
第二节开展低碳园区、商业和社区试点.......................................23
第三节实施减碳示范工程...............................................................25
第四节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程...............................................26
第六章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7
第一节 城市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7
第二节农产品主产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29
第三节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30
第七章健全激励约束机制.................................................................31
第一节 健全法规标准.......................................................................31
第二节建立碳交易制度...................................................................32
第三节建立碳排放认证制度...........................................................33
第四节完善财税和价格政策...........................................................34
第五节完善投融资政策...................................................................35
第八章强化科技支撑.........................................................................36
第一节 加强基础研究.......................................................................36
第二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37
第三节加快推广应用.......................................................................39
第九章加强能力建设.........................................................................41
第一节 健全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41
第二节加强队伍建设.......................................................................41
第三节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42
第十章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43
第一节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43
第二节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合作.......................................44
第三节大力开展南南合作...............................................................45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4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5
第二节强化统筹协调.......................................................................46
第三节建立评价考核机制...............................................................46
第一章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大。
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区域降水波动性增大,西北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减少,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等海岸带灾害加重。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面积缩小了10%以上,并自90年代开始加速退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方季节性干旱加剧,洪涝等灾害频发,登陆台风强度和破坏度增强,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加大,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谈判。编制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高到9.8%,水电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农村沼气用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1.6%。水资源、农林、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
同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标准规范还不健全,相关财税、投资、价格、金融等政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统计核算等能力建设亟需加强,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3日,华润电力(宜昌)有限公司二期1×350MW热电联产项目脱硫废水零排放EPC工程招标公告发布。公告如下:华润电力(宜昌)有限公司二期1×350MW热电联产项目脱硫废水零排放EPC工程招标公告招标公告SZBGG2024110265号华润守正招标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华润电力中部片区2024年度第86批招标华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
2024年11月8日,由恒运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广州知识城恒运热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简称“知识城气电项目”)获广州市发改委核准。知识城气电项目是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四五”期间布局在广州市中新知识城片区的首个大型清洁电源以及大型骨
11月12日上午12点38分,伴随着第一方混凝土的缓缓浇筑,任丘第二热电公司2×350MW热电联产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任丘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河北建投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王涛、建投能源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出席项目开工仪式。仪式上,建投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剑峰发表致辞并宣布开工。他指
11月5日,中国能建广东院总承包、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广东揭阳大南海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2号汽轮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该项目位于广东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中心区域,新建两套9F级(2×48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配置1台中压燃气锅炉。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7亿千瓦时,年供热量约980万吉
2024年10月30-31日,国家能源集团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北安2×350MW热电联产扩建项目可研评审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这是该项目10月12日取得集团公司立项批复以来,迎来的又一重要节点。北安市委书记李华在会上致欢迎辞,他表示,国能北安2×350兆瓦热电联产扩建项目,基于央地合作的政策导向,既是积极响
山东分公司德州电厂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台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主体及BOP建筑安装工程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4-11-1-106)项目所在地区:山东省1.招标条件本山东分公司德州电厂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台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主体及BOP建筑安装工程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华能国际
11月3日,由中电建核电公司承建的大唐国际陡河2×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2号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性成功,成功实现“一日双节点”,标志着工程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大唐国际陡河2×660兆瓦燃煤热电联产等容量替代项目,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厂址位于河北省唐山
10月30日至31日,泉惠石化工业区热电联产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在福州召开并顺利通过评审。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二期工程规划建设2台65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平均税前销售收入约29.97亿元,在整个计算期内,预期共实现缴纳所得税约18.76亿元,实现净利润约55.87亿元。该
国电电力廊坊能源廊坊热电厂二期2×350MW“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项目化学水岛EPC总承包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国电电力廊坊能源廊坊热电厂二期2×350MW“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项目化学水岛EPC总承包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40011056,招标人为国电电力廊坊
浙江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舟山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2024—2030年)》意见的通知,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至11月7日。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舟山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2024—2030年)》意见的通知《舟山市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2024—2030年)》(以下
11月14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武汉德行天下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政府举行5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三方着力合作打造风电及配套产业集群,也标志着洪湖市第一个风电项目正式启动。洪湖市风储一体化项目拟建设规模500MW,投资额约50亿元;储能项目投资额约5亿元,预计2025年
11月14日,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塔筒及配套附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显示,三峡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项目场址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青洲五、六、七项目规划装机容量均为1000MW。青洲项目建设1座1000MW级的330kV海上升压站和1座2000MW级的±500kV海上换流站,风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壮阔的雅鲁藏布江南岸,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皱褶间,蕴藏着中国最极致的“风”“光”。11月14日,由中核汇能西藏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其中风电场区最高海拔为5194米,是目前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是我国在
11月12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黔江鹅池风电项目、黔江金洞风电二期项目核准的批复。黔江鹅池风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黔江区鹅池镇、石家镇,建设总装机规模1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同步配套建设1.5万千瓦/1.5万千瓦时储能等相关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为6.08亿元,项目业主为四川西油新能源公司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继今年8月西门子歌美飒在台中扩建的机舱工厂投产后,中国台湾首台在当地组装的14MW机组已正式完工。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Gamesa)扩大了机舱工厂,为1GW海龙海上风电场生产指定硬件。西门子歌美飒表示,在该工厂组装的风机机舱由1万多个部件组成,其中一些部件来自新进入海上风
“中国风速”震撼全球,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突破5亿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装机近一半。国盛证券研报显示,全球风电、国内海上上风电均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GWEC报告上调了对2024-2028年的增长预测,预计未来5年的CAGR接近10%,预测2028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82GW,其中海风装机容量达37GW
11月12日,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风电)联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湘安(蒙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以下简称:东方风电蒙城基地),举行“一期产品下线暨二期企业入园签约仪式”。亳州市人大副主任、蒙城县委书记孔祥永对本次活动表示热烈祝贺,
11月14日,申能新疆塔城托里县135万千瓦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箱变)招标,共两个标段,其中标段一容量350MW,标段二容量1000MW。建设规模:申能新疆塔城托里县135万千瓦风电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庙尔沟镇境内,场址东北方向距离托里县县城直线距离约30.3km。项目
1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新能源项目回收指标再分配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对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支撑作用,推动2024年新能源回收指标更好发挥稳预期、稳增长作用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参照外省区做法并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经研究决定对2024年新能
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已取得陆上部分施工许可证,正式进入开工建设阶段。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位于金山区杭州湾北部海域,漕泾东航道西侧,规划海域面积约为42.6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拟安装单机容量为8.5MW的风电机组36台,风电场配套新建1座220kV海上升压变电站和1座陆上集控中心
11月12日,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风电EPC招标、风电主机招标。公告显示,国家电投大连市花园口I、II海上风电项目位于花园口南侧海域,黄海海域长山列岛和石城岛之间。风电场横向跨度约5.0km~9.5km,纵深约19.1km,水深约10m~15m,中心点距离岸线约17km、距离海洋功能区划中工业与城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山东威海市政府就《威海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征求意见,文件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减排示范工程。加大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降碳创新行动。加强达峰目标过程管理和考核监督。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试点和近零碳
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此举将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并带来无限投资机遇。明确2020年主要目标此次《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等量化目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方向。近百年来,全社会对全球气候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今年9月19日正式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对于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规划中把“调整能源结构”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规划期间将大力开发风电、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风电方面,将加快建设“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八大千万千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国家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产业结构和能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日正式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规划指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九大主要措施,分别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节约、增加森林及生态系统碳汇、控制工业领域排放、控制城乡建设领域排放、控制交通领域排放、控制农业、商业和废弃物处理领域排放、倡导低碳生活。其中,太阳能光热被列入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禀赋较差,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国务院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4〕126号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规划》实施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指出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相关工作的引领作用。《规划》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减缓与适应并重,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
一、形势——挑战与机遇(一)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的《京都议定书》,到2010年的《坎昆协议》,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从约280ppm(百万分之一体积比)增加到2010年的389.8ppm。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1~6.4℃,海平面将上升0.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