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出海”(图)

2014-11-14 08:57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周瑶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建设中广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14日,法国巴黎Paris le Bourget 展馆人声鼎沸,首届世界核能展在这里开幕。中国展区内,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展台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这是今年继莫斯科核工展、维也纳展会后,中国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第三次“走出去”。

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第一台蒸汽发生器的吊装过程、图/CFP

刚满二十周岁的中广核集团最近动作频频。除了携“华龙一号”参展之外,当地时间10月14日,中广核成为罗马尼亚核电项目的最终投资者,积极推进国家的核电“走出去”战略。

这离不开中国核电的自主发展。此前,我国核电装备尤其是主设备常受制于人。核电装备的国产化,促进了中国核电近十年间的规模化与批量化发展。从2005年动工的岭澳二期,到后续的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核电站,设备国产化占比越来越高,这不仅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打下了基石。

装备国产化

核电自主一直是中国核电人的夙愿。自主发展核电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核电装备国产化是基础。

从岭澳核电站二期项目的国产化率64%、宁德项目的80%,再到阳江项目5、6号机组的85%,这一串国产化率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各方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业内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经连续四年除夕,带着技术骨干和专家,驻守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一重),督战核电装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据了解,从2005年中广核岭澳二期项目开始,国家能源局不仅对核电项目国产化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也对计划的落实及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从中广核与沈鼓集团签订的第一份核级泵联合研发协议,到与一重、二重、上重签订的主设备大锻件工艺评定协议,再到与相关企业签订的涉及机电仪等方面的联合研发协议、长期供货战略协议等等,国家能源局都参与其中。

原标题:核电“出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中广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