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能源转型思考:从德国到中国提升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4-11-24 09:48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徐瑶关键词:可再生能源风电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17日~1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7家机构共同举办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能源结构转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300多位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对我国如何控制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转型进行深度讨论和交流。其中关于能源转型方面,德国联邦政府能源转型独立监督委员会成员Hans-JoachimZiesing向记者介绍了德国的经验。

2010年9月,德国政府制定了德国到2050年的能源政策,其中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电网和能源效率具体提出了大量目标和措施。然而福岛核事故之后,德国决定到2022年底关闭所有的核电站。但德国的能源转型并不仅仅是淘汰核能,还制定了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GHG)减少80%~95%的目标,这表示它将从根本上重建整个能源系统。这意味着打造一个无矿物燃料和无核经济环境,构建一个主要基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社会。

能源转型的困难和挑战

Ziesing博士告诉记者,德国通过两个方法来促成能源转型:提高能效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提高能效获得一个经济的、环境友好的、可靠的能源供给来降低能源消费,并且再通过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

那么能源领域因能源转型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呢?Ziesing博士认为首先是对电力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要大力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意味着从集中发电系统向分布式发电发展,会对地方的电网设施、交通系统、电网分配系统造成影响。此外可再生能源(例如风电)地域性差别很大,要去平衡各地区的能源消费和供给。而扩大特高压系统对促进向可再生能源转换和保证高水平的能源供给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想要降低能源消费,就不单单指发电行业,而是整个能源使用系统,那么我们就要快速地提高能源生产效率。这要求我们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要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共同提高能源效率。例如为电动交通系统建立新的交通设施,以及在一些行业(像钢铁业)使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最后,要让现有的建筑达到“碳中和”(例如建筑将不再需要供暖系统)。对现有的住房进行改造,

需要大量的分析研究和投资,这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整个经济体的冲击。我们希望在未来的40年里,每年有100万户家庭能够达到气候中和水平标准,只有这样,到2050年,所有的住房才能保证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法律是根本和保障

德国在2011年10月19日建立了“Energiewende”(能源转型)监测系统。针对该系统有两个报告: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年度监测报告;能源转型过程每三年的进度报告。为保证监测过程的持续,德国政府设立了一个由4位专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对监测系统进行监督和评价。Ziesing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成员。而早在2000年,德国就出台了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法(EEG)》,并在后来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最新的一次修改生效是在今年的8月8日。

那么法律的制定到底对能源转型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Ziesing博士认为德国如果没有EEG,是不可能获得今天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就,它是一切政策的开始。并且可以说如果没有EEG,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包括中国,都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发展。此外,随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放开,产业迅猛发展,大量的产品出口销售,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商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从而刺激他们去提高其生产率、降低他们的成本,在这样互相竞争的作用下,可再生能源才会更快地成长。

再者,虽然无论是风能还是光伏,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价格目前确实还是比传统能源要高,但只有它们是可持续的、有未来的,我们必须用法律手段去保护、促进它们的发展,我们必须用降低税收、补贴等政策去刺激它们的进步。我们千万不要试图低估问题的复杂性。

原标题:从德国到中国能源转型提升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