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直以来,地表日照受到时间、气候的影响,加之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耗损巨大,导致太阳能在地面的利用率极低。新近,多国科学家在微波输电技术研究领域又取得新成果,让人们看到获取太阳能不是梦。
据外媒报道,日前日本科学家利用微波成功将1.8千瓦电力以无线方式精准地传输到55米距离外的接收装置。相较于通过大气层后来到地面的太阳光,微波损耗率仅约2%,因此,若在太空设置微波传输太阳能卫星,人类将能够不受云雨或时间变换的影响,可高效获取太阳能。
微波输电,是指利用微波技术把电能转变为微波波束,然后发射接收,经微波整流系统还原成电能输出。有军事专家指出,该项技术或将为未来军事保障提供新手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每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仅占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左右。并且,由于对电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国早期仅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建设,而较少涉及到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导致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自2000年以来,我国在电网投资领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中国能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开启了以“四型八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3月20日,中国能建成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并发布20项中国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政企合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力天津河北山西三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工程将架起“西电东送”新通道,助力电力保供和区域协调发展。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3月1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下称“大同—怀来—天津南工程”)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6月建成投运。届时,华北将新增一条贯通山西、河北能源基地与天津负荷中心的能源“大动脉”,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4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征程中,核心技术"卡脖子"之痛如何破解?能源转型的硬核支撑从何而来?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几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交出了一份震撼答卷。破局:直击"卡脖子"痛点的硬核突围,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告捷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表示,打造区域清洁能源枢纽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支撑。他提出,建设东南沿海负荷中心多元化清洁能源基地是打造我国清洁能源“第四极”的重要战略性构想。福建
除交流输电和传统高压直流输电(HVD)C以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采用特殊的输电方式,主要包括轻型HVDC(HVDCiLhgt)、分频输电(FFT)S、多相输电(M盯)S、微波输电、激光输电等。为充分发挥上述各种输电方式的独特优势,综合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原理、特点、优势、难点及当前研究发展情况,指出各自的适用领域,展
院士建议,将空间太阳能发电及关键材料技术研发列为我国科学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11年5月30日本报刊登的《空间太阳能:未来新能源》一文,向读者展现了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的全球清洁能源的新视野。2011年7月18日,本报发表的《空间太阳能再回公众视野》向读者介绍了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空间太阳能发电计划进展情况。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葛昌纯、姚建铨、余梦伦、王希季、闵桂荣、何祚庥等院士及美国空间技术协会会长马克·霍普金斯、欧洲空间能源集团首席技术官徐枫、美国国家空间协会理事大卫邓禄普等对
本文仅就新能源中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动向做一个预测。其一,关键光伏器件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1500美元/W降至1美元/W左右(现行价格为4美元/W);其二,是将太空技术、微波技术和光伏技术结合;其三,是我国将加大新能源发展的力度,在GDP增长的城市规划中会单列一块,即“新能源在GDP增长中的贡献”,且逐步解决分布式供电网问题。1 太阳能发电与微波输电计划1.1 宇宙太阳能发电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2伊107益,它所释放的能量为1伊1024kW。其中,地球有可能利用的能量为1.8伊1014kW,若以地球表面来平均,则
太空太阳能电站是利用卫星技术,在太空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以某种方式传回地球供人类使用的系统。一旦建成,就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我国“神七”的“太空漫步”试验,从长远来看,太空行走是我国从太空获取能源的关键技术步骤。 太空太阳能电站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主要方向“公元2307年,化石燃料已经枯竭,人类开始使用大规模太空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新的能量来源,但是从中受惠的只不过是一部分大国以及它们的盟国……”这是日本著名科幻小说《机动战士高达》中的开篇语.在军事领域,太阳能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