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综合正文

华能湖南苏宝顶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纪实

2015-07-02 16:50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陈阿玲关键词:苏宝顶风电场风电建设风电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湖南西部的雪峰山主脉,层峦叠嶂,高峻陡峭,以几座主峰长年积雪而得名,是中原通向大西南的天然屏障。它以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大战役雪峰山会战的伟大胜利,而载入史册。伴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这群山起伏、林涛阵阵的闭塞之地,诞生了一座现代化风力发电企业——华能湖南清洁能源分公司苏宝顶风电。走过一年多的峥嵘岁月,苏宝顶风电建设者们用前瞻的思路、苦干的精神,披荆斩棘、顽强拼搏、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奏响了一曲绿色发展的最强音。他们用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和创新进取的拼搏精神,努力打造华能在湖南地区风电开发的精品工程。——题记

2015年5月31日,从湘西雪峰山传来捷报:华能苏宝顶风电场最后一台机组通过240小时试运行,各项指标均优于湖南省内其他风场,提前一个月完成基建投产任务,实现投产当年“即达标、即稳定、即盈利”的目标,也实现了华能在湖南风电领域零的突破。

苏宝顶风电场总装机15万千瓦,年发电量3.1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0.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5万吨。这是华能国际首个高山林地风场,也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高山风电,它的建成投产将成为华能湖南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华能国际清洁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台台几十米高的风机迎风而立,鳞次栉比,一片片几十吨重的叶轮在空中随风而动。湛蓝的天空下,远方矗立的风机反射着金色的暖光,呼啸的风吹拂着洁白的叶轮缓缓旋转,与蓝天、白云相映生辉,点缀着连绵的绿色山脉,构成了一幅静逸炫美的画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雪峰山脉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风能资源分布集中,风向相对稳定,测风数据显示,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 2000小时,是湖南省西南部地区难得的风电场。优质的风资源吸引了省内外各家投资商,除五大发电集团之外,还有数家单位趋之若鹜。

2010年,华能湖南分公司(下称“分公司”)挂牌成立后,直面挑战,按照华能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华能在湘企业实际,将区域发展战略确定为“立足湘中、巩固湘北、挺进湘(西)南、全面科学发展”。并积极发挥华能在湘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力求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方面取得突破,与中水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谋求大范围、深层次的风力资源开发建设合作,紧紧抓住发展风电的机遇,全面谋划湖南区域风电发展蓝图。

“这个项目是通过激烈竞争得来的”,华能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张建林回想项目开发协议签订前的角逐,仍然感慨万千。

为促进风电项目落地,分公司党组班子为此殚精竭虑,他们果断决策、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想方设法为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并抽调区域内精兵强将组成风电项目工作组,帮助湖南清洁能源分公司(下称“清能公司”)苏宝顶风电项目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把许多常规变成超常规。

项目协调在风电全盘工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协调工作的成败关乎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甚至关乎到项目投资效益。在制约项目进展的道路、征地、设备等协调瓶颈期,分公司副总经理、工作组组长易敏文带领工作组蹲点现场,往返省、市、县各职能部门,千方百计做好协调工作,想方设法创建和谐融洽的外部环境,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如将风电场设计范围及林区防火通道纳入森林公园的整体规划,协调规划进场道路和场内道路,仅此一项节省投资上千万元。分公司上下一心想着风电,一切服务风电,相关部门周到细致、热情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有了强有力的后盾,苏宝顶风电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背起行囊,一头扎进雪峰山脉深处,克服了项目起步晚,缺少前期工作和基建管理经验,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等各种困难,开始与风雨为伴,与高山密林为家的创业之路。

统一的奋斗目标,统一的发展思路,统一的工作理念,激励着苏宝顶风电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创业的工作干劲,项目前期工作如同风一样的脚步越迈越快。

2013 年6月1日,按照国家简政放权的要求,国家能源局将苏宝顶风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到了湖南省发改委。通过细致的工作,6天后,该项目取得了省发改委的核准,为项目年内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逆风前行”

2013年10月25日,苏宝顶风电工程开工奠基。万事开头难,开工伊始,“三道难关”摆在了风电建设者面前:风源复杂选址难、交通不便运输难、气候恶劣施工难。面对困难,全体风电人勇于实践探索,敢于直面矛盾,用攻坚克难的意志披肩执锐勇闯三关。

苏宝顶风场海拔高度1350~1928米,风电场区域安全等级既有IECⅡ类区域,又有IECⅢ类区域,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6.09米/秒~8.91米/秒之间,极大风速达到41.78米/秒,风区跨度大、风资源复杂。能否最大化地利用风能资源是项目成功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为了对风电场风资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将最合适的风机安装在最佳的位置,以实现最大的产能和效益。苏宝顶风场项目部人员每天要在山上走几十公里,吃着方便面,就着矿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头扎进了风资源的考察调研和摸排工作中,足迹踏遍了雪峰山脉的各个角落,为风场微观选址、工程建设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项目部组织设计院和风机厂家技术人员多次开会讨论,确定风机位置,根据不同风况对风机定置管理,开创性地选用三种机型混装方式,是国内首个采取机型混装的高山风电场,确保了每台风机达到最好的风能利用效果,仅这一项,风场年利用小时数就提高了77小时,提高年发电量1150万度。

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大件运输、施工难是摆在风电人面前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难关。苏宝顶风电工程属典型的高山林地风场,从进场道路起至风机机位,海拔相对高差达1700m,山势陡峭、风场复杂,涉及2个县4个林场,上山道路40公里,场内道路60公里,弯道100多个,山高路陡,点多面广战线长。长50米的叶片、高80米的塔筒需要跨越山高路陡的障碍,非常艰难。运输之路必须贯通。为保证工程进展,从运输设备的选择、道路的规划到设备运输的督促管控,项目部分管负责人方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经常半夜3点还在工作。凌晨3、4点,还常常能够看见项目部甘勇同志在现场紧盯和协调设备运输,领导的行动是无声的召唤,务实的工作作风汇聚起了全体建设者的力量。风电场项目部全体员工、各参建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拧成一股绳,深入运输现场,不畏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攻克大件运输的难题中,想方设法解决具体问题。2014年,风电设备非常紧张,在其他风场设备供应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苏宝顶经过前期不懈的协调努力,打通了设备生产制造环节,满足了施工单位设备安装需要,为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整体工程的顺利推进。在经过多方案论证后,项目部采用后轮转向特种车辆运输,缩小了车辆转弯半径,减少了道路改造工作量;规划修整了30公里长的蜿蜒盘山路,优化道路设计攻克了大件运输瓶颈;提出了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及升压站、设备采购三条线路并行的工作思路,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统一协调,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

原标题:苏宝顶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纪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苏宝顶风电场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风电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