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国外经验访谈正文

访巴维尔·扎瓦林内:共同承担中俄能源合作重任

2015-07-08 08:3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安娜斯塔西娅·沃尔博涅关键词:能源合作电力项目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中俄两国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能源合作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一环,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为此,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解树江对话新任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巴维尔˙扎瓦林内先生,解读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思路。

解树江:能源合作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国元首和总理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点方向。阁下作为新任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中俄能源合作有哪些思路?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需要创新思路来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扎瓦林内:能源供应是能源合作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同时伴随着巨大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天然气。俄罗斯恰恰拥有这些资源,并且我们也乐于提供更多的天然气供应(1000亿立方米/年)。这只是我们的合作方向之一,我们在电力项目方面也开始了合作。今后我们还将开展高科技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近年来,中国将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广泛应用于车用燃料。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努力,对公共交通的车用燃料进行气化改造。我们已经决定开展国六标准的燃料升级,这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极大帮助,尤其是在大型城市。在此领域内,我们也可以展开广泛的合作。

中国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油田勘探、开采、运输和加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当然还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就像万克项目那样,我们已经开始了资产的置换。我们所有能源项目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的,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国家杜马批准了对华供应天然气的“东线”协议,相关工程建设也已正式启动。

解树江:俄罗斯拥有丰富油气资源储备和巨大的开采量,在全球能源战略格局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美国兴起的“页岩气革命”对传统油气行业影响巨大,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对当前的低油价有何影响?

扎瓦林内: “页岩气革命”是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的一种独特现象。但是,任何“革命”都要建立起革命形势,这就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因素来支撑。就美国而言,首先它建立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其次是廉价的深度开采许可和技术;最后是拥有成熟页岩油气层等地质条件。从这几点来看,美国拥有理想的开发条件。页岩气开发在波兰就困难得多,但是中国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但是,页岩气开发技术受限颇多。进行水力压裂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进行一次水力压裂需要大约1200-1400吨水,在中国的干旱地区进行水力压裂,仅仅是水资源就难以承受此等压力。然而生态压力似乎更大,美国认为水力压裂对水源的污染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欧洲对开采页岩气更加谨慎,不像美国那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进行大规模开采。

美国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开采经验。在美国,目前有超过7500家公司为此服务,高强度的竞争和技术储备构成了当前美国页岩气大发展的前提条件。

接下来是价格因素。过去十年间,由于国际油价高企(超过100美元/桶),使得高成本的页岩油气开采有利可图。当前成熟技术条件下的页岩油开采成本为50-60美元/桶,页岩气开采成本超过200美元/千立方米。在这样的高价下,页岩气和冷凝水的混合体显示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所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革命”才得以在美国发生,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页岩气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水,就不会有水力压裂法,没有成熟的页岩油气层,没有成熟的地质条件,开采活动也无法进行。并且在同样条件下,页岩气与天然气的开采成本具有天壤之别,完全没有竞争力。

所以,我不相信所谓的“页岩气革命”,它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我认为中国不会大规模开发页岩气,欧洲国家也不会。

不可否认的是,这直接影响到石油价格。但这无关紧要,供需关系才是油气市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10-20万桶的变化相较于每天9200万桶的开采量完全不值一提。但是美国10-15天的储备却可以影响国际油价,这是投机性市场,极容易失衡。当前美国石油天然气实现自给自足,这对全球油气市场造成了影响。

原标题:共同承担中俄能源合作重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合作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