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报道正文

“样板变电站”是这样建成的

2015-08-26 10:31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李振关键词:变电站国家电网创优示范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与时常见到尘土飞扬的工地不同,这里工地地面干净整洁,人员进出有序,施工车辆刷洗干净、停放整齐……这里就是国家电网创优示范工程”及山东电力“样板示范工程”――绣惠220千伏变电站。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章丘绣惠镇的变电站施工现场,探寻“样板变电站”是怎样建成的。

下高速沿着绣惠方向行驶约20分钟,穿过一大片玉米地,记者一行便来到了绣惠变电站。刚进入工程项目部,记者就注意到,靠近东墙有一个白色的小讲台。“这是我们的安全‘小讲堂’,每天早上开工前,项目总工都要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安全要点,并把当天的工作重点写在后面的小展板上。”项目安全员张琪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当天展板上的内容是“110千伏、220千伏生产综合楼外墙抹灰,220千伏生产综合楼一层内粉。注意事项:高空落物、机械伤害、安全用电、预留孔洞。”据介绍,绣惠220千伏变电站是高标准要求,按照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原则设计的智能变电站。为了保证变电站建设期间始终达到“样板”要求,国网济南供电公司对其进行了施工业绩、履约行为、工程质量、技术装备、管理力量、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测评,并按季度公开评价得分情况,实现全过程管控。目前该变电站已完成全部工程的90%。

正准备进入施工现场,项目总工冯学艺递给记者一顶安全帽和一张黄色的卡片。“要到工地必须刷卡才能进去,这个黄色的卡是专门给临时作业人员用的。”冯学艺说。小卡片实行专人专卡,统一编号,内含个人信息,与进场人员实现一一对应,确保了施工现场全封闭、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控。绣惠变电站也是我省在变电站建设中首次应用“一卡式准入”门禁系统的变电站。手持卡片在红外感应区一刷,门禁栏杆自动放开,记者才得以进入工地的核心部分。

工地中央,110千伏、220千伏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场工人正在拆除脚手架。综合楼楼梯一侧,一个两个小轱辘、高约两米的机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新采用的全自动抹灰机。”冯学艺告诉记者。传统的人工抹灰手法容易出现空鼓、裂痕、墙面不平直,而且效率低,高空作业时还容易存在安全隐患。而全自动抹灰机可以实行激光自动找平,确保墙面平直、美观,涂抹效率达到人工的8倍以上。“看!墙面多平、多滑,没有一点气泡和裂痕!”冯学艺一面用手抚摸着墙面,一面对记者说。墙面的平直美观还得益于他们采用的“清水混凝土工艺”――通过定置塑料模板打造清水混凝土墙,实现墙体表面光滑,无气泡。

为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开展工艺改进与创新。现场试制围墙压顶混凝土浇筑定型模板,实现了围墙压顶一次浇筑成功,而且成品美观。将电焊机、电源/接地线、配电箱及手提式灭火器固定在电焊手车上,设置可靠接地,公示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形成“组合式电焊推车”,简便实用并有效杜绝了电焊作业违章。“9月初变电站就要开始安装电气设备了,到时还会有更多的施工工艺方面的创新。”冯学艺说。

原标题:“样板变电站”是这样建成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创优示范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