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5-11-03 09:06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关键词:氢同位素氘核聚变Wendelstein7-X型反应堆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六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梦想着将核聚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清洁、取之不尽的能源来源。但是,核聚变的不可控制成为最大的难题。如今,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的努力下,这一梦想可能很快就要实现了。
上周,美国《科学》周刊消息称,经过一年的测试,科学家们正力图在今年11月底前,将全球最大的“仿星器”——Wendelstein7-X投入使用。
就像太阳能量的产生依靠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一样,“仿星器”(Stellarator)的本质上是一种核聚变反应研究设备。仿星器通过模仿恒星内部持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将等离子态的氢同位素氘和氚约束起来,并加热至1亿摄氏度的高温,发生聚变以获得持续不断的能量,最终帮助人类实现对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有效利用。
这台坐落在德国东北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的Wendelstein7-X反应堆,其核心部件磁线圈装置高度大约3.5米,整个设备的宽约为16米。总共耗时110万小时,投入约10亿欧元,于2014年建成。最关键的是,其一次运行可以连续约束超高温等离子体长达30分钟。
能否实现对超高温等离子体的长时间约束,是反应堆设计领域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是否能够控制核聚变。
根据知乎作者夏晓昊的解释,可控核聚变是指可以控制核聚变的开启和停止,以及随时可以对核聚变的反应速度进行控制。
简单而言,同样是可燃烧物质,火药可以用来做成炸弹,利用其高能量瞬间爆发的破坏性;同时也可以掺点杂质,做成蜂窝煤,使其当做煤炉燃料来缓慢释放能量,而燃烧或熄灭均可控制的秘诀,在于蜂窝煤炉的炉门。将蜂窝煤炉的燃料换成核燃料,烧上开水,让开水变成蒸汽去推动轮机发电,就相当于核电站的基本雏形。
德国科学家称,核聚变所需的燃料氘、氚,在自然界中储存量十分巨大,而一公斤核聚变燃料所产生的电能又等同于1.1万吨煤炭;除此之外,核聚变反应炉既不排放二氧化碳,也比目前核电厂所采用的核裂变反应炉,产生更少的核废料,放射性也将在短期内消失。“仿星器”设计方案可能是未来最为合适的核电厂类型。
“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我们必须探索一切获取能源的可能性。Wendelstein7-X是全球最大的仿星器装置,能有效帮助我们拓展对核聚变的认识,希望借助此类实验找到长期维系能源的可持续供应的新方法。”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约翰娜˙万卡(JohannaWanka)在该装置的竣工仪式上表示。
除了Wendelstein7-X型反应堆,从事核聚变的物理学原理研究的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目前运营着慕尼黑附近加兴市(Garching)的托克马克(Tokamaks)装置,这也让马克思普朗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类型聚变装置的研究所。
托克马克装置是目前核聚变领域最为常见的设计方案,其典型外观是一种中空的金属舱,外形类似中空的蛋糕甜点。随着加入其中的燃料被加热,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将产生超高温等离子体。
不过,托克马克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其采用了两组强大的磁铁提供对等离子体的约束,磁铁分别安放在真空腔和设备内部,以驱动真空腔内的等离子体运动。但这会使装置内部磁场强度高于外部,有可能使得装置内部的等离子体冲向设备外壁,并与电子结合,重新变成原子。一旦电流或磁场中断,将对整个反应堆造成破坏,影响安全。
与之相比,Wendelstein7-X型反应堆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可以克服托克马克装置设计中的安全缺陷。该装置中,等离子体采用外部磁线圈产生的扭曲磁感线,对内部运行的等离子体进行约束,杜绝了上述安全隐患。
此外,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时长是Wendelstein7-X型反应堆的另一个优势。Wendelstein7-X型反应堆对高温等离子体的连续约束时间长达30分钟,远远高于托克马克6分30秒的最高纪录。较短的约束时间,会使得托克马克装置的能源消耗大于产出。
不过,也有专家对在线新闻网站BI表示,怀疑Wendelstein7-X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世界都在等待Wendelstein7-X最终的约束时间,现在到了证明的时候。”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负责人大卫˙盖茨(DavidGates)对《科学》周刊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英国卫报发表署名RobinMckie的文章,题目是:Isthedreamofnuclearfusiondead?Whytheinternationalexperimentalreactorisin‘bigtrouble’(核聚变的梦想破灭了吗?为什么国际实验反应堆陷入“大麻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研究人员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计一种可以产
近日,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的科研团队宣布,取得了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反应堆在连续5秒的时间内产生了59兆焦耳的能量,有测算称,这相当于11兆瓦电力,大约能够为一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天的电力。据了解,这打破了该装置在1997年创下的22兆焦耳核聚变能量
堆积如山的技术难题、不断攀升的巨额成本面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工程之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不得不修改既定的时间表。ITER理事会近日签署了最新的完整日程计划,确定在2025年12月实现第一束等离子体,这比原计划推迟了5年。为此,理事会正要求这一大型项目的七个成员方中国、欧盟、印度、日
在经过长期激烈较量之后,法国28日最终击败竞争对手日本,被选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型热核反应堆的建造地。 创造历史 来自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六方代表当天在俄罗斯莫斯科达成协议,确定法国南部城市马赛附近的卡达拉舍为国际热核反应堆的建造地。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氢的同位素用于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巨大能量。这一过
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爆发,让日本核电产业迎来转折,这场由地震海啸引发的灾难,让日本对核能的态度从依赖转向审慎。事故发生后,5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几乎全部关停,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30%骤降至接近零,政策层面也确立了“尽量减少”核能使用的导向。(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文/范珊珊)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近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以下简称核安全中心)赴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开展聚变工作交流。国家能源局核电司、核电发展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活动。核安全中心系统汇报了聚变装置辐射安全监管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聚变产业发展现状、国际聚变监管动态、我国聚变辐射安全监管政策以及核安全中心聚
谷歌与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CFS)的新合作,迈出了迈向聚变能源未来的坚定步伐,签署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聚变能源购电协议。根据协议,谷歌将从CFS的首个商用聚变电站(200MW,位于弗吉尼亚州切斯特菲尔德)购买无碳能源。此外,谷歌还计划对CFS进行了第二次资本投资,以支持该公司从近期的突破迈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当Agent网络、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结合的时候,我认为最值得讨论的,是一种新的电力经济模式。(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了上百年,作为工业2.0的产物,与钢铁、石油、铁路、传统汽车制造一样,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秉承了戴明质量管理和福特生产模式。小米Yu7的发
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预示着聚变研发正从“永远50年”进入“10~20年”窗口期,商业公司的高效运作可能进一步缩短时间。(来源:能源新媒文/本刊记者范珊珊)彭元凯核聚变技术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硕博士,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聚变研发工作40年,原创性提出球形环聚变研发方向,后在美
2025年4月,西班牙全国范围内意外停电,此后西班牙继续推动太阳能利用,实现永不枯竭的能源未来。在短短几个月内,西班牙批准了超过65吉瓦的太阳能项目,启动了新的氢能和电池储能试点项目,并增加了对全球聚变研究的支持。西班牙希望打造一个无需进口能源、无需靠天的发电、储能和维持能源的电网。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6月13日,英国政府消息称,将投入5亿英镑(约合48.8亿元人民币)用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在英国工业核心地区创造数千个清洁能源领域就业岗位。此举是英国政府“变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助力英国打造“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英国政府称,这笔资金将用于建设英国首个区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6月17日,中油资本公告称,公司拟出资6.55亿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股份)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资本)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